整個正殿全部為木質結構、小青瓦屋面,通寬10.2米,進深3間、9.7米。包括屋前的石階沿在內,一共130平方米。徐林介紹,正殿(柱與枋)相互咬合在一起,沒有用一顆鐵釘子,是古代建筑常用的卯隼結構。
殿內地面為石板,殿內柱頭、橫梁上依稀能看到彩繪圖案。
16根粗壯的木柱,頂起了這棟重慶最古老的建筑。仔細看,柱子的中、下二段平直一樣,它們身材均稱,越向柱尾越是收小,和我們常見的不一樣。
“這叫做梭柱。”徐林介紹,柱身依高度等分為三,上段有收殺,中、下二段平直。元代以前的建筑大多用這種做法,這也是中國早期古建筑的特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