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道杯是我們茶席上非常重要的器具之一。公道杯又稱為“公杯”,“勻杯”,“茶海”等。
一壺茶,如果直接倒進杯子,先倒出來的茶淡,后倒出來的茶濃,每個人杯中的茶濃淡都不一樣。使用公道杯就可以均分茶湯,讓每一杯的茶湯濃淡相同,滋味一致。
公道杯在漢代原是飲酒用瓷制品,根據虹吸原理制成。頭體下與杯底連接處留有一孔,向杯內注水時,若水位低于瓷管上口,水不會漏出;當水位超過瓷管上口,水即通過杯底的漏水孔漏光。
此杯盛酒最為公道,盛酒時只能淺平,不可過滿,否則,杯中之酒便會全部漏掉,一滴不剩。
明朝時散茶大行其道,且出現了壺的定型。喝茶開始勻湯分享,公杯放到喝茶中特別合適。公道杯的使用和稱呼便言傳至今。
潮汕地區,閩南地區的功夫茶雖然不使用公道杯,但其也體現公平公正的原則。功夫茶中的“關公巡城”讓壺中的茶湯均勻分到三個品茗杯中,“韓信點兵”也讓最后幾滴較濃的茶湯分到每一杯中。
公道杯在使用上也有不少講究。
1.公道杯的選擇
公道杯有瓷,紫砂和玻璃等等材質。瓷器材質的公道杯保溫效果好,能很好的保持茶湯的色澤和香味。紫砂材質透氣,能保持茶的真香味。玻璃材質的公道杯透明度高,能夠較好的觀賞湯色。
選擇公道杯時應注意,公道杯的大小應該比泡茶器具大一些,否則茶湯過滿容易燙手。
2.“高沖低斟”
高沖指的是泡茶時根據茶葉可以采用高沖的方式,這樣可以激發茶香。低斟是指給客人倒茶時公道杯要靠近品茗杯,這樣減少茶香散失,而且避免茶湯濺出,有較好的品茗體驗。
3.心中有“公道”
客人品茗杯大小的不同,很多時候以“茶倒七分滿”的方式斟茶并不能使每一位客人分到茶。那這是就需要茶人心中有“公道”,使每一位客人的杯中有茶。
4.及時續茶
公道杯中要隨時有茶,如果客人的杯子空了要及時續茶。
5.避免滴水
在給客人倒茶前,要沾一下茶巾,把公道杯外壁上的水擦凈。時刻保持干凈整潔,是對客人的尊重。
6.公道杯和茶濾配合
泡茶器出湯是不可避免的會有茶葉流入公道杯,這是茶濾和公道杯的相互配合可很好的減少這種現象。茶渣留在公道杯中也會影響茶湯的滋味,保持茶湯滋味的統一和湯色的均勻是一杯好茶的標準之一。
所謂“公道”精神,正是由公道杯的功能和特性決定的。
公道杯又稱茶海,是因為其海納百川的包容力能成其大,無不體現出精神文化。
公杯體現的是公平公正的原則,讓茶人跟公杯一樣保持平和的心態,這可能就是茶器,茶帶給我們生活的提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