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北京城中軸線以長達7.8公里的南北向帶狀空間組合體,作為統領全城建筑和控制社會秩序的主線,凝聚了這座城市的靈魂。
作為中國古代城市規劃思想與營造技術的集大成者,明清北京城具備了此前數千年中國營造城市的所有理念。其總體上方正規矩、重城相套、中軸對稱,采用四合院式建筑,以及“棋盤式”里坊布局。這些特點有著怎樣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
明北京城
明清北京城是繼承了元大都的城市設計思想。元代以來,都城規劃的復古之風盛行,元大都是按照《周禮·考工記》的都城規劃理念設計的,而元中都、明中都是最貼近《考工記》理想規劃的城市。
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的設計理念體現出一種復古與現實的調和,比如以大內或紫禁城為核心的建筑群更加突出南北中軸線,而其外圍離核心區域越遠越彰顯因地制宜的理念。
元大都
元大都的前身金中都也按南北中軸線規劃城市,遵循“中軸突出,兩翼對稱”的原則,而金中都的規劃理念直接來自北宋東京城。
北宋東京城從州橋到御街一直縱貫到大內,有一條明確的中軸線。如此向前追溯,不難看出,中國古代的城市規劃理念是一脈相承、賡續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