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的色彩是世界上最豐富的,它有著悠久的歷史發展,而其中也有很大的變化。一般人常說中國建筑是黃瓦紅柱或紅墻綠瓦,其實這只是抽樣的概括性描述,這種描述往往把中國建筑色彩的境界限制得太窄了。每一個民族對于顏色總有一些偏好,而逐漸形成它的特色。
中國人自古以來即對顏色賦予許多象征與意義,同時又與方向、陰陽五行、四靈及數字互相結合成一套定則,其影響力非常深遠。如東青龍(青)、西白虎(白)、南朱雀(朱)、北玄武(黑),中央為黃。
1.漢代明器的建筑模型中即可看到許多顏色,包括紅、白、綠及黃色。佛教進入中原之后,顏色的使用更多了,敦煌石窟中的壁畫所用的顏料多為礦物,歷經千年,褪色的情形很輕微,足見當年的化學經驗非常令人佩服。
看壁畫里的盛唐建筑,屋瓦有青、綠及灰色,梁柱則多漆朱紅色;近年在一座唐代太子陵墓中發現的壁畫,建筑物的梁柱亦多呈朱紅色。這種朱柱之傳統,曾經影響到韓國及日本,現在我們去參觀日本的古建筑,還可以見到朱柱之情況非常普遍。中國南方如福建、廣東及臺灣的古建筑,朱柱也是主流。
北京頤和園長廊內橫梁的蘇式彩畫,在包袱內繪風景房舍,遠小近大的構圖,顯露出清末受到西洋透視畫法之影響。
2.宋朝的彩畫使用顏色
宋朝的彩畫又向前邁進一步,不但種類繁多,足以耀目,而且構圖配色非常細致考究,有如將一棟建筑穿上一件美麗的衣裳。宋朝的《營造法式》一書里對彩畫有很深入的介紹,有五彩遍裝、五彩額柱、五彩平棋、碾玉裝、青綠疊暈棱間裝、三暈帶紅棱間裝、解綠裝、丹粉刷飾、黃土刷飾等。這些琳瑯滿目的作法都是用于斗拱、額枋、天花板、拱眼壁及屋架之上的。
在梁枋上繪以包袱圖案的彩繪常見于中國南方古建筑,它可能為古代以彩色布匹包裹梁木之遺留。包袱也稱為包巾,巾上給錦紋,紋路中加花朵圖案,則為錦上添花。本圖為著名的明代建筑徽州呈坎村羅東舒祠寶綸閣之精美包袱彩繪,被稱為現存年代最早作品之一。
宋《營造法式》中的圖說,它的橫拱之窄邊常涂上朱紅色或白色,寬邊則施彩畫。唐代的拱及昂之狹面亦涂白色,這種手法在日本尚可見之,臺灣地區的古建筑亦保有這個傳統,于此可見淵源之長遠了。
3.明清之后,中國宮殿建筑的色彩又有了一個大轉變
配色更趨華麗,有人以為這是退步的,因為太過耀眼的色彩反而干擾建筑本身的構造精神。事實上,這也有它的背景因素。明清的宮殿顏色曾受到中亞一帶的瓷磚色彩影響,連中國的陶瓷都增加了琺瑯,色彩的種類也比以前多。工匠接受了這些繽紛的顏色,嘗試用到建筑上,因而更強調了色彩在建筑物中所扮演的角色。經過這次用色革命之后,彩畫風格走出所謂“殿式”與“蘇式”兩條路,殿式就是宮殿式,蘇式指的是南方的蘇州式。
殿式的題材多用龍、鳳、錦、旋子、夔龍等,圖案多近于幾何形或略帶抽象味道。蘇州式則著重于寫實的風格,喜用蓮花、牡丹、水果、仙人、走獸及琴棋書畫,夔龍也是常用的題材。殿式又可分為和璽與旋子兩種,前者用于最重要的宮殿,畫龍鳳圖案,如紫禁城的太和殿;后者畫花瓣式的旋子,一朵一朵的花,也自有一種安詳華麗的風貌。
整體來說,蘇州式彩畫帶有強烈的民俗趣味,為民間所廣泛采用。古時候,建筑物的彩畫必須受到官方制度的約束,民宅是不能隨便用龍鳳圖案的。
宮殿式彩畫經過長時期的發展,也逐漸歸納出一套配色原則來,明清的斗拱多用冷色調的青、藍、綠,以別于屋頂的黃色琉璃瓦及下面的朱紅色墻柱。利用寒暖色調之關系,使屋頂突出,屋檐下的斗拱縮進,造成更好的外觀效果。
至于屬于民間系統的蘇州式彩畫,它的原則較不清楚,供匠師個人發揮的地方非常多,例如柱子除了朱紅色外,也用黑色及青色,有些廟宇的柱子還畫上云龍,非常壯觀。梁枋部位分成三段,即左右的垛頭及中央的垛仁,垛頭的圖案很復雜,有的用夔龍紋,有的用團錦或雷紋。垛仁的部分則可畫傳統的山水人物花草。如果有童柱或瓜筒壓在梁上,則要畫一種叫作“包巾”的圖案。包巾圖案也有許多種,帶摺或卷角的是常見的形式,在臺灣的古建筑里仍然可以看到。
總之,中國建筑的彩畫有其獨特的系統,喜用強烈的對比色;顏料多直接采自礦物、植物,如土朱、銀朱、黃丹、鉛粉、雌黃、石灰、石綠及墨煙等;配色時最常見朱紅與靛青、朱紅與黑、草綠與朱紅、青綠與黃之搭配。
在其他裝飾方面,雕刻是世界上各種建筑都不可少的,建筑物既多用木材及石材,也就產生木雕與石雕。木雕尤為中國建筑之特色,南方自古以來巧匠輩出,工藝發達,精巧的雕刻也被用到建筑上面。中國建筑里凡是不屬于承重的構件都可施以雕刻,題材多取自歷史故事,如《封神榜》、《三國演義》等。雕一出戲在梁枋上,不但替建筑增光不少,且發揮了教化作用,因為其中人物多為忠孝節義之楷模,古代不識字的老百姓也可自那里得到啟示。
木雕的水準以蘇州、福州及泉州為最高,木雕上面同樣也要貼金箔或加彩繪。石雕則在產石地區較為發達,山西及福建盛產優良的花崗石,為石匠提供了充分發揮之條件。一棟建筑物里的臺基、踏階、御路、柱磉、柱礎、石垛墻以及盤龍柱,都是石匠表演的地方。御路多雕云龍,柱礎多雕蓮花,石垛墻多雕麒麟及花鳥人物。龍柱及石獅最受矚目,工匠在這里用的功夫也最多。
屋頂上的瓦飾也是受注意的地方。屋脊兩端有翹起的“正吻”,作成龍頭的形狀,南方則多作成燕尾,聳立在空中,形態昂揚不屈,真是美觀。垂脊上還有仙人及走獸,它的原始用途是壓住瓦片,后世逐漸象征化,變成可以驅邪的裝飾物,這些都是中國建筑裝飾之多樣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