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4日,由國家文物局、河南省人民政府指導,中國博物館協會、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鄭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九屆“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圓滿落幕。本屆展覽總面積達6萬平方米,超600家博物館和企業參展,參展規模創歷屆博博會之最。
浙江省博物館以獨特的展陳視角和創新的互動方式在眾多參展文博單位中脫穎而出榮獲“弘博獎·最佳展示獎”,成為本屆博博會上最亮眼的文博組團之一。
同時,浙博還榮獲“喜迎二十大強國復興有我——青少年中華文物我來講”優秀博物館志愿服務推介項目。
博物致知,本次博博會浙博在一場跨越時空的“見面會”上,奏響了回蕩千年的宋韻長歌,悠揚婉轉,與歷史共振,與生命共鳴,受到大眾追捧,好評如潮。
國家文物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顧玉才,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劉曙光,浙江省文旅廳黨組成員、省文物局局長楊建武等領導出席開幕式并參觀浙江省博物館展區。
浙江省博物館以“宋韻千年,浙博行禮”為主題,為大家呈現了浙江省博物館近年來在館藏、科研、宣傳、教育、文創、數字化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展區內來自五湖四海的觀眾絡繹不絕,體驗“宋式”生活,感受科技魅力,每一次駐足,都是與“浙里”的美好遇見。
讓文物融入百姓生活
浙江省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陳水華介紹,浙江省博物館經過九十余年的發展,已成為浙江省內規模最大的綜合性人文科學博物館,近年來正抓緊推進之江新館建設,形成了包括孤山館區、武林館區、沙孟海舊居、黃賓虹紀念室、古蕩文物保護科研基地等在內的集收藏、研究、保護、展示和教育等多功能、廣范圍的新格局。
浙江省博物館副館長(五級職員)紀云飛介紹,本次浙博展區分為四個單元:從“緣起”回顧歷史,到“入境”分享碩果,再至“行禮”以數字之能、新館建設獻禮二十大,最后以“互動”拉近與觀眾的距離。作為一個博物館人,如何讓文物更好融合進廣大老百姓的生活,把高深的專業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語言,這是我們一直所思考和踐行的事情。
近年來,浙江省博物館舉辦的一系列特色展覽,緊扣時代脈搏,關心社會民生,積極整合館內外文物資源,堅持自主策劃與“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陳列展覽工作模式,注重展覽的學術性和普及性相結合,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多個展覽獲評“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
如“‘浙’里長城——浙江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紀實展”入選國家文物局向社會推介100項2020年度“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麗人行——中國古代女性圖像云展覽”榮獲2021年“全國文化遺產云展覽十佳項目”等。
浙江省博物館還積極發揮省內龍頭館作用,指導地市鄉村博物館建設。根據規劃,“十四五”期間,浙江將在全省建成鄉村博物館1000家。浙江省博物館積極行動,整合資源,聯動市縣指導鄉村博物館建設,同時在本屆博博會上特別展示浙江省鄉村博物館建設成果,讓越來越多的博物館、越來越多好的展覽主動融入百姓生活,成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文化的傳承從娃娃抓起
文物進課堂,百聞不如一“件”
浙江省博物館在數字化改革領域格外重視,其中現場的IPAD墻和文物3D互動展示便是其成果之一。
浙江省博物館副館長(五級職員)紀云飛介紹,我認為今后的文化一定是根植于孩子們的,所以文化的傳承一定要從娃娃抓起,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們的民族精神。
科技的加持讓文物真正“活”起來
未來借助數字手段、實現跨界融合
浙江省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陳水華介紹,浙江省博物館館藏文物十萬余件,文物品類豐富,年代序列完整。如何將其中蘊含的寶貴精神財富準確挖掘出來,用今人喜聞樂見的方式廣泛傳播出去,考驗著浙博人的智慧和創造力。在本次展覽中,大量地運用了數字化、智能化,一個小小的二維碼就可以讓大家知道浙博所有的科研成果,這是科技的力量,這也一定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數字化改革一直是浙博智慧博物館建設的重點工程。2021年“數字化集成展示與交互技術在博物館的應用示范”入圍國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創新工程項目儲備庫名單。
目前浙博數字化改革的核心內容是浙江博物館藏品數字資源管理平臺和浙江博物館公共服務平臺。藏品平臺已完成全省文博行業內一普數據的導入,共計182家單位,71萬件以上藏品,圖片238萬多張。省內已有11家單位加入數據共享聯盟,17萬件以上藏品信息可共享。
浙博的展覽數字化領域的突出代表“麗人行——中國古代女性圖像展”,集觀眾調研、學術研究、相關展覽、文創展示等多種功能,在電腦端與手機端同步上線。
在云展覽不斷豐富的基礎上,又推出同名線下展覽,并且聯合安徽博物院、江西省博物館、蘇州博物館、湖州市博物館,形成一個主展館加四個分展館的“1+4”的模式。
數字時代的到來對于博物館的發展來說,是福音,數字化可以讓藏品擺脫物質形態的束縛,在數字環境下得到永生。
浙江省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陳水華希望:“在未來,博物館更要打破邊界,靈活運用自身資源,為百姓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務”。
博物館是一座城市的眼睛,可凝望過去,也可瞭望未來,浙博的創新發展之路必定當擔起時代的文化使命,用開放的姿態,迎接未來的機遇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