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海南省志·城鄉(xiāng)建設志》的介紹,海南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建筑,主要分為三類:傳統(tǒng)漢族建筑、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建筑、舶來特色建筑。這些保存下來的建筑,是對海南歷史的銘記,是海南各個時代的縮影,是先輩留下的文化遺產。
傳統(tǒng)漢族建筑:海南特色的類四合院
文昌民居,在海南漢族民居中,具有十分典型的特征,這不僅反映在它普遍采用了具有濃郁海南特色的類四合院式平面布局,而且體現(xiàn)在它選用材料的考究上,追崇時稱“紅毛灰”的進口水泥以及坤甸木等建房材料,在木雕、壁畫、彩繪等房屋的局部處理上則更為精致,海南民居外封閉內開敞的特點在這里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建筑:船型屋
海南省黎族和苗族古老的民居形式,是他們祖先智慧的結晶。被稱為黎族精神家園的守望者,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黎族船型屋是黎族民居建筑的一種,流行于海南的黎族聚居區(qū)。黎族同胞為紀念渡海而來的黎族祖先,故以船型狀建造住屋,因外形酷似船篷通常稱為船型屋。
船型屋是黎族最古老的民居,有高架船型屋與低架(落地式)船型屋之分,其外形像船篷,拱形狀,用紅、白藤扎架,拱形的人字屋頂上蓋以厚厚的芭草或葵葉,幾乎一直延伸到地面上,從遠處看,猶如一艘倒扣的船。其圓拱造型利于抵抗臺風的侵襲,架空的結構有防濕、防瘴、防雨的作用,茅草屋面也有較好的防潮、隔熱功能。而且能就地取材,拆建也很方便。
舶來特色建筑:海南騎樓
??隍T樓建筑作為一種外廊式的建筑藝術源遠流長。海口白色騎樓建筑既有濃厚的中國古代傳統(tǒng)建筑特色,又有對西方建筑的模仿,還有南洋文化的建筑及裝飾風格,并明顯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筑文化的影響,形成了一座騎樓就是一幅風景畫的獨特建筑風格。
由于海南獨特的強曬多雨氣候條件,早在1395年(明洪武年),??凇巴馍场币粠В床勐?,得勝沙路)建造市場街時,已出現(xiàn)了能遮雨防曬的長廊式“排店屋”。1930年之后,一股闖南洋風潮在海南刮開,在異鄉(xiāng)打出一片天地后,出海闖南洋的海南人“葉落歸根”,攜帶著畢生血汗錢回鄉(xiāng)建屋,安老終生。祖輩們在帶回了南洋思想的同時,海南也由此出現(xiàn)不少南洋風格的歐式騎樓建筑。
那時,幾座或十余座騎樓參差錯落毗連一起,店屋前連廊連柱的長廊連接起整個街區(qū),即可為往來的行人撐起一片遮擋烈日暴雨的天地,營造出相對涼爽的環(huán)境,又可成為商家謀業(yè)招徠顧客的開放交流場所。騎樓,成為了當時的商業(yè)文化與社會文化的地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