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裝飾繁雜,胎薄壁透的瓷器,往往越脆弱,陶瓷本身脆弱且易于損壞,稍有不慎就可能因碰撞缺損或破裂。
瓷器破碎后,分子間的間隙變大,即使是用外部力量將碎片貼合在一起也會出現難看的裂痕,既不美觀又影響實用性。
而金繕修復工藝的出現,彌補了這個遺憾。
金繕起源于中國,金繕泛指以漆來修補陶磁器的技術總稱,除了金粉之外也會使用銀粉或是錫粉,修補后的痕跡因大多呈現金色樣貌而被稱之為金繕,金粉僅是最后裝飾表面的工序,實際的黏著劑是天然的生漆,透過生漆來黏合需要經過長時間干燥,才能繼續下一個步驟,是非常耗費時間的修補技術。
破損器物經過金繕修補,價值甚至高于新品之上,此種技術跟漆器的制作方法有關,將破損的陶片以生漆調和其他材料黏合后,加上金粉被稱為金繕,加上銀粉則被稱為銀繕,傳統金繕的修補工作時間長達30~60天。
用金繕工藝修復破損的瓷器,可不僅僅是接著黏合使用而已,而是讓破損后的景色本身也變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修補后的器物呈現完全不同的風情,甚至比原來未破損的器物還要更加迷人。
在茶道歷史上曾有茶人為了展現金繕修復帶來的修補之美,將珍貴瓷器進行切割重組。
金繕技術讓破碎的器物有了新的生命與表情,同樣的一件瓷器,在被金繕修復以后,會給你帶來一種新的感知體驗,不管是視覺上還是意境上,都已經不是原來的器物了。
金繕修復代表著愛物惜物的傳統美德,更是對待天地萬物的基本態度,懂得如何正確應對器物的使用規則,理解素材的天性與極限,不輕易造成磨損及破壞,都是對器物最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