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縣歷史悠久,是有著三千年歷史的文化名城。自然條件優越,西部為大陵山,森林茂密,東部平川廣袤,地肥水美。古建壁畫技藝與文水人文生活密切相關,據東巖寺碑文中記載,該寺始建于東漢永平十年,應為中國最早的佛教建筑之一,東巖寺現遺存著珍貴的壁畫。古建壁畫技藝也隨著佛教的盛行而流傳甚廣,其作品內容十分豐富,人物戲出栩栩如生,從事古建壁畫及彩繪藝人很多。文水古建壁畫北列入呂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北辛店賀家祠堂壁畫
文水古建壁畫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具有獨特的地方風格。文水古建壁畫主要采用工筆淡彩畫法,線條粗獷、變化豐富,造型嚴謹,畫面淡雅、樸素,祥云流暢。基本上以使用透明顏料,以固有色為主。在長期的研究發展中建立了一套嚴整的技法體系,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面貌,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審美意趣。
文水古建壁畫遺址主要為廟宇壁畫和民間炕圍畫,還有部分宅院、影壁、祠堂等壁畫。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蒼兒會東巖寺壁畫遺址、南徐村則天圣母廟戲臺壁畫、麻家堡關帝廟古壁畫、謝家寨廟宇古壁畫、武陵村狐仙廟及觀音廟古壁畫、武午村關帝廟古壁畫、東成村關帝廟古壁畫、鄭家莊九天圣母廟古壁畫、馬村關帝廟瀝粉貼金古壁畫、東莊古文昌廟古壁畫、孝子渠關帝廟古壁畫等。著名的建筑學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婦曾對開柵圣母廟、文水文廟壁畫進行了嚴謹的考證,給予高度評價。
文水壁畫傳承人
張全龍、張文安壁畫作品
文水縣古建壁畫大都以工筆和工兼寫意巧妙結合手法表現,以其古樸嚴謹的情節、神形兼備的氣韻、層次豐富的線條、細膩生動的技巧,完美的表現物象和意境,給人一種震懾力,讓人有種敬畏之心。民間炕圍畫主要有北辛店賀家大院炕圍畫、北峪口民居炕圍畫、孝子渠李毓秀故居炕圍畫、東莊村民居炕圍畫、石侯武家炕圍畫等民間炕圍畫。這些炕圍畫故事情節豐富,有的以連環畫的形式,有神話故事傳說,也有以童趣或動物為題材的,反映出當時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其樂融融景象。歷代廟宇壁畫、民間炕圍畫,形成文水古建壁畫獨特的地域性藝術流派,對古建壁畫的研究傳承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古建文物是一個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因素,它展示地方文化底蘊,見證地方歷史變遷。壁畫是古建筑里重要組成部分,古建壁畫不僅展現了各個時期的生活面貌,還展現了當地文化的發展。
據考察,文水遺存的古建壁畫較為豐富。蒼兒會東巖寺殘垣斷壁上的壁畫和麻家堡關帝廟壁畫,線條簡約粗獷,造型精美;武午村戲臺壁畫和彩繪,花鳥人物豐富,構圖飽滿;武午村關帝廟壁畫,簡約大方;鄭家莊九天圣母廟壁畫,人物形象繪制精細,精神煥發;武陵村狐神廟和觀音廟壁畫保留比較完整,且繪畫獨具特色……縱觀文水壁畫特征,風格獨特,技藝精湛,這一技藝有較高的傳承價值和保護價值。
由于長期遭受著人為或自然因素的破壞,文水境內古建壁畫數量逐步減少。對于這些壁畫文物,需要及時有效地修繕保護下來,不僅要讓傳承者很好的研究學習,讓文水古建壁畫后繼有人,更要讓這些藝術瑰寶代代相傳,永駐人間。對于如何保護和傳承文水古建壁畫,提幾點建議:
永樂村關帝廟正殿壁畫局部
一、修繕古建壁畫盡可能保持壁畫原貌
保護古建壁畫需長期堅持,修繕出現破損的位置,并進行日常的維護。首先,修繕古壁畫時,必須要遵從保存其原有意義的準則。進行修繕活動時,對缺損位置的修補要將其與原建筑結合在一起,保證修復后從外觀上看與古建筑是協調統一的。我們既要修復破損,又不能讓其失去原有的文化及信息價值等,應該盡可能地縮減修繕、補缺等操作的次數,必要修繕時的工作質量要達到標準,以避免進行再一次的修繕。
文水古建壁畫依托古建筑展現古建筑的功能和性質,在繪畫內容上盡可能保持原貌,壁畫內容詮釋了其文化傳承以及教化功能。利用繪畫反映社會風貌和生活畫面,宣傳一種道德規范。
二、堅持盡可能不重新繪畫原則
在歲月侵襲下,許多古建筑已然殘破不堪,影響古建筑里面的古壁畫保存。這些建筑所兼具的歷史意義是無可估量的,它們代表著一個時期的文化現象,見證了一個時期的歷史從開始到最終消亡的過程,是歷史最好的考證實物。在進行保護時,必須在專家的指導下進行方案的制訂。方案的完成需要深入實際、充分考證。如果重新繪畫將失去原有的文化底蘊,消耗龐大的資源,更有可能破壞掉,所以必須有專業人士指導,盡量保持原有面貌。
三、把古建壁畫納入文物保護范疇
壁畫藝術貫注了中華民族文化傳統和中國獨特的藝術風格,強烈的表現著自己的民族文化精神,因此保護我國古代壁畫和彩塑就是保護我們民族多少年來千錘百煉的文化結晶。壁畫作為一種藝術實體,具有非常豐富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所以是研究我國古代社會結構、人民生活與生產的珍貴實物資料。壁畫藝術不僅是中國特有的文化遺產,同時也是全世界全人類珍貴的歷史文化遺存,對它的保護是我們傳承歷史的責任。
文水古建壁畫需要高度關注,將古建壁畫劃歸為文物的范疇,能夠給予古建壁畫更好的保護。
西石侯武家炕圍畫
四、堅持科學的保護方法
不同壁畫有著不同的現實情況,需要制定方案,區別對待,做到有效、長效的科學保護。在修繕的具體過程中,所使用的保護方式以及最終達成的保護效果是相互協調的。保護方式越專業有效,保護效果就越讓人滿意。要開展大量的田野調查,以當地的文保部門牽頭,聯合專業隊伍,實地考察,取得第一手的寶貴資料。考察壁畫的實際情況,評估其破壞程度、藝術與文化價值,確定其保護的可能性與保護等級。要留存全方位的影像資料,并實現保護的“數字化”。在此基礎上,評估壁畫的保護等級,對部分狀況較好,建筑環境良好的壁畫作品進行修復。修復要以科學、長效為標準,切勿急功近利,并要做到修復、保護的一致性。
五、壁畫搬遷的
博物館式保護
對于一部分建筑物情況危急,藝術質量較高的壁畫,可以考慮異地保護的思路。我國最成功的壁畫整體搬遷工作當屬山西芮城永樂宮壁畫。因國家修建水庫,而整體切割、搬遷、異地恢復,是壁畫保護史上的壯舉。具有較高的歷史意義以及社會研究價值的壁畫,并且其建筑損壞嚴重無法在原處保護的壁畫,可以由專業技術人員,將古壁畫移至博物館內進行有效保護。
漫長歷史旅程中,文水的古建壁畫具有著獨特的風格體系。古建壁畫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所以保護傳承工作必須從實際出發,切實有效地開展,擔負起歷史的責任,讓文水的古建壁畫所具有獨特風格和歷史價值得以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