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不止有古老的文明璀璨的瑰寶更有塵土之下內心深處的仰望。近日國內首部以三星堆考古人為視角的人文紀錄片《不止考古·我與三星堆》上線。在三星堆新發現的大背景下,本片從發掘、保護、修復、研究等多個維度,真實記錄一群考古人背后的故事。他們深耕田野,發掘四季;守護文物,與時間為敵;對話過去,喚醒歷史的記憶……
考古,連通古今延續幾代人的故事。不同的文化、成長環境、面對的生存,生活環境隨著時間的推移、塵土的掩埋,發生了大的變化。所謂傳承是對挑戰難關的勇氣和智慧,也是對傳統文化的敬畏,對考古堅守,在考古人心中這是一種不可撼動發自內心的堅定執念。我們曾仰望星空,也在深耕田野,發掘四季。
第一集《微痕之下》
紀錄片第一集《微痕之下》著眼于考古人以祭祀坑為核心范圍的發掘工作,室內室外兩坑并行。考古人在那里將發生什么樣的故事?
考古人隔空互懟花式整活
走進諾大鋼架玻璃工作艙,不見人影。低頭看去,一個個考古人正趴在坑底緊鑼密鼓地開展發掘工作。原來艙內考古人的主陣地是考古坑底的升降臺。
趴在升降板上是工作艙內的考古人們唯一可以讓自己的身體得到放松的姿勢。不過在文物出土時,身在升降板上的他們沒有很好的發力點,沉重的青銅器給他們的腰腹帶來了不小傷害。
從趴姿到起身,其實也在消耗著他們膝蓋的生命力。考古女孩何曉歌帶傷上陣自創圓規式起立動作,而她的老師因為考古甚至軟骨都被磨沒了。這樣的考古職業病你知道嗎?
艙外,喬鋼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古馬牧河的探測工作,與往常無異的上工和挖土,這次卻有了新收獲。隨著洛陽鏟的一次次打入,古馬牧河的故道終于得以確定,而這一確定又將成為三星堆祭祀文明研究的助力。
一個月的努力沒有白費,喬鋼喜上眉頭并隔空“懟”起了艙內的小伙伴,他認為艙內雖然挖出來的都是好東西,但工作相對簡單。艙內的趙昊則回“懟”道,喬鋼那邊沒有大建筑,很多都靠想象。
腦洞大開刑偵知識也能考古
坑內發現的黃金文物上的神秘斑點在被排除朱砂的可能性后一度進入停滯,因為數千年時光的埋葬,其表面情況復雜,導致了紅外光譜實驗失敗。不過,愛看刑偵片的趙昊在刑偵知識中找到了方法。
魯米諾試劑多被用于現代刑偵,噴灑魯米諾能讓鐵離子顯現并在昏暗環境下呈現出淡藍色痕跡,從而證明血跡存在的可能性,這一突破性的發現進一步推進了三星堆祭祀文化的研究。
第二集《第一層土》
《不止考古·我與三星堆》第二集,將視線從萬眾矚目的祭祀坑轉到了更為廣闊的田野之間。在三星堆的田間地頭,我們遇到了一群朝氣蓬勃的年輕人,他們為考古這份古老的事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當我們談起考古,想到的是厚重的歷史,是放大鏡和青燈黃卷,然而考古不止如此,還有這么一群人,他們二十來歲,剛剛離開校園,步入社會,他們也會追星,也會聊八卦,也會在深夜陷入自我懷疑。
從校園到田野考古,可能對這些90甚至是95后來說最重要的一項變化是,在課堂上的青澀總帶著一股怯意,因為對未來懷抱著明顯的茫然,其中還夾雜著躍躍欲試的期盼。
在這個節奏越來越快的時代中,他們愿意回到田野之間,扎根土地,從腳下的第一層土開始,一點點向下發掘,尋找歷史的點滴。這是多么難得而寶貴,少年意氣,不僅能創造歷史,也可以尋回那些深埋地底的過去。
你永遠不知道土層之下會有什么
考古并不是一件能夠得到即時反饋的工作,更多的時候,幾個月的時間投入,可能只是一場徒勞無功,得到的某樣發現總伴隨著同等的枉然。
王瑞在發掘過程中,發現了幾個疑似船棺的遺跡,興奮地挖了一個月,結果卻只挖出了三個空空蕩蕩的長方形土坑,坑底沒有一點遺物,更不用說人骨了。
王瑞有一絲小失落,然而這就是考古的常態,不是所有的考古工地都能像三星堆祭祀坑那樣,挖開來就是滿坑滿谷國寶級的器物,不起眼的土,是考古人最忠實的伙伴。
對于考古人來說,一無所獲,也是一種結果,就好像薛定諤的貓,當真正挖開第一層土之前,你永遠不知道土層之下會有什么。
“考古打工人”深陷其中
這群年輕人,組成了三星堆田野考古小分隊,在雷雨和冉宏林的帶領下,他們正在尋找除了祭祀坑之外,三星堆和古蜀國更多的歷史細節。
當我們還在好奇祭祀坑到底代表了一個怎樣的文明時,他們已經開始動手了。古蜀人在哪里生活,在哪里工作,在哪里祭祀?他們從何而來,又去往何處?所有的疑問,都將在一代代考古人的手鏟之下找到答案。
這群90后新一代年輕考古人,有對考古事業的敬畏,也有如同小孩子般赤誠的好奇心,永遠在探索并在其中找到考古的意義。他們在在三星堆的考古發掘現場,日復一日重復著枯燥而瑣碎的工作。
但又在不斷的新發現新謎底新探索中找尋一件有價值的“不動產”。鍛煉了思維模式、韌性與耐力、欣賞自己性格中穩定踏實的部分,并且與自我融洽。這些喜悅感和成就感恐怕是一種可以延續很久的多巴胺,讓“考古打工人”都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沒有人永遠年輕,但永遠有人年輕,從雷雨到冉宏林,再到王瑞、傅悅和許丹陽,他們如同愚公移山,代代接力,耐著性子在風吹日曬之中,從無言的土地之中,解讀出三千多年前的真相。
“人類文化在此凝固,過往歲月匯成史書”。他們調動了全身心的力量,投入在對考古人而言有意義的事情上,就會全神貫注、心無旁騖,這個時候方可稱之為狀態超群。
花式考古趣味多
解鎖考古全流程奧秘
據悉,《不止考古·我與三星堆》一共五集,后期會展示更多90后考古人們帶來的創新風采、科技與傳統之力共同促進文物修復、新奇有趣的實驗考古以及世界級的文物保存難題等內容。這些揭開了考古人們工作中神秘的面紗,是平時難得一見的珍貴資料。
紀錄片的內容幾乎包含了考古工作的全流程,足以讓考古及歷史愛好者們大飽眼福。
同時,《不止考古·我與三星堆》也帶領觀眾們領略了考古人工作的不易。不僅僅是專屬職業病,考古途中遭遇的暴雨、塌方、徒勞無功等也在一次次考驗年輕考古人們的“心態”,文物修復、文物保存等世界性難題始終橫亙在考古人們與歷史真相之間,而種類繁多的實驗考古應該如何開展改進,也在持續地考驗考古人的經驗與創造力。
但無論如何,考古人們始終如一的熱愛著這項事業。英雄不問出處,前路不止考古。考古人既是文物發掘者,也是地下千年聲音的聆聽者。
紀錄片解說詞不但通俗易懂,即便有考古專業術語,片里不時出現的“懂了可能有用的考古小知識”讓不懂考古的小伙伴看片同時輕松漲知識。
正如第二集片尾所說:“三星堆這片土地,有種莫名的引力,有太多年輕,或是曾經年輕過的考古人,從四面八方而來,他們深耕田野,顧視往昔,走向未來。這一路上,也無風雨,也無晴,也,永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