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不僅是推動歷史進程的重要一環,而且演變成了藝術史中一個獨特的美學符號。
宋代美學具有多方面的豐富形態、多層級的淵深內涵,它與宋代社會、文化特征密切相關,具有鮮明的流變性,美學思潮的波翻浪疊使其富于色彩感。
宋代美學在廣闊文化背景和深厚文化土壤中孕生,氤氳著濃郁的文化氣和書卷味,成為中國美學的標準范式,更能體現學問型美學的特征,更能符合生活化和情調型的審美需求。
宋代對美的極致追求,在宋徽宗趙佶的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穠芳依翠萼,煥爛一庭中。零露沾如醉,殘霞照似融。丹青難下筆,造化獨留功。舞蝶迷香徑,翩翩逐晚風。」——趙佶《秾芳詩貼》
這位不愛江山愛丹青的帝王,在藝術方面的造詣,沒有一代帝王能企及。宋徽宗獨創的瘦金體書法更是獨步天下,挺拔秀麗、飄逸犀利的筆鋒從感官上感受到生命的張力。
宋徽宗對美的體驗與追求融入在生活點滴里,將人生的雅致拉升到極致。
「茶之尚,蓋自唐人始,至本朝為盛;而本朝又至佑陵時益窮極新出,而無以加矣。」
經過唐朝飲茶之風的盛行,到了宋代更是普及到了社會各個階層,“家不可一日無也”,最具有特點的是平民老百姓中的飲茶之風尤甚。
宋徽宗趙佶善茶道,他還專門寫了一本《茶論》來介紹制茶的方法和煮茶品茶的精髓,后世稱之為《大觀茶論》,對宋代茶文化的大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中澹閑潔,韻高致靜。”等句更是看出宋徽宗對茶的推崇備至。
茶和瓷又是分不開的,與他最喜愛的書畫一樣,宋徽宗倡導的美學就是極簡主義的文人美學。他最喜歡的瓷器便是這種風格。
宋代是瓷業發展史上的「黃金時代」,數量和質量都堪稱一流,既有溫潤的定窯白釉、淡雅的龍泉梅青釉、含蓄的汝窯天青色,又有耀州窯青釉,景德鎮青白瓷等等。
“汁水瑩澤,含水欲滴,釉如膏脂溶而不流,其釉厚而聲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古人將最美好的贊譽都給了官汝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