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幾千年的土木營造的實踐中,勤勞智慧的古代匠人,發明、創造了許多種窗牖藝術形式。在這些琳瑯滿目、形態各異的窗子中,空窗與盲窗就是其中特殊的例證。
1、空窗
“空窗”,又被稱為“洞窗”、“月洞”等。它是一種“在墻垣上開辟空宕,但不安裝窗戶的窗式”(《營造法原》姚承祖著,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6年1月第一版,第76頁)。實際上,就是指留在墻體上完全空閑、通透,不安裝窗戶(包括窗框和窗扇)的洞口。因而它十分利于通風和采光,空窗與墻體間有用水磨青磚鑲嵌的磚框做為“界限”,較為玲瓏別致;也有的窗口不進行砌筑,直接抹灰處理,更淳樸自然。
這些空窗及其他窗式,極大地豐富了我國傳統建筑園林的墻體立面效果,使各種空間的景色相互交融,割而不斷,讓人們在這虛實相間的多重視覺空間里得到較高的精神享受。
空窗,多處于園林建筑中的園墻上,其本身就是一種建筑藝術精品,它是我國園林建筑的藝術載體。圖案優美,形狀多樣。明代的著名造園家計成在其造園名著《園冶》中就繪制了月窗式、片月式、八方式、菱花式等多種樣式。一般來說,從形狀上可分為幾何圖形、植物圖形、器物圖形等3大類別。其中,幾何圖形有方形、長方形、圓形、六邊形、八邊形及由此為主的附加變形,如方形采用海棠角等等,給人以簡潔、規整的印象;植物圖案則主要來源于植物或自然現象,有梅花形、葫蘆形、海棠形、菱花形、雪花形等等,給人以生機盎然、趣味橫生之感;器物圖形則源于古人生活的用具等,有扇面形、漢瓶、玉壺等,令人撫古懷遠、意氣昂然。
這些空窗的形狀,常常帶有吉祥的寓意,具有較深的歷史文化內涵。古時的園藝建造者,將這些空窗恰到好處地運用于廊、墻等處,所選空窗的外觀形狀、規格大小、簡繁程度,以及疏密布置、組合排列等,都讓人感到建造者的獨具匠心。
古代匠人采用砍磚、推刨、剔鑿、鋸切、打磨、拋光等工藝后的青磚,有時還加工成細致的縮澀線、文武面等,經過工匠們精心拼砌而成。雋秀的灰色洞框與潔白的粉墻在陽光照射下,光影效果異常明顯,為園景中的廊、墻增添了無限的情趣。
空窗,更是一種園林空間藝術的欣賞工具,它是我國園林建筑審美的藝術載體。它使墻體變得通透,使人們得以集中、清晰地看到對面的景象,如同畫家的取景框。古代匠人通過它使園林的借景得以實現。計成在《園冶》中指出借景的重要性:“夫借景,園林之最要者也?!辈⑻岢隽恕扒捎谝蚪?、精在體宜”的園林構筑方法,高度概括了“因借無由,觸景俱是”的造園借景的指導思想。
透過這道高低適當、便于觀望的取景框,奇巖異石、草木花卉;池沼橋梁、亭臺樓閣;甚至山嵐霧靄、孤峰塔影;飛鳥游魚、蟲鳴螽躍;被相對的獨立或集中在一起。加之和風細雨、夏露秋霜;又有旦暮朝夕、斗轉星移,使其處于滿目的美景中,單純的、居中的顯示于這美妙的“取景框”中,而且,在人們的移步之際,景色也得以不斷地改變,讓人耳目一新。另外,人們在游園時,視線通過空窗而到達另一空間,使人們的欣賞空間得以“擴大”,從而增加了景深。因而,空窗除了有“漏景”、“借景”的功能之外,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功能“造景”。
2、盲窗
“盲窗”指在墻體上起裝飾作用的窗子,不具有空窗的通透性,因而不具采光、通風等作用,但具有空窗的外觀形狀、玲瓏的窗框,還有漂亮的花欞、豐富的圖案等,它大多位于外園墻的內側墻面上,常被人稱為“假漏窗”??梢哉f,盲窗是明窗在建筑墻體特殊條件下的變通形式。
盲窗的出現,從歷史來講比較早,一些漢墓中就出現了盲窗的藝術形式。另外,在現存的一些唐代及其以后的古塔塔壁上,也常設有這樣的方形或弧形盲窗,它起到了象征的作用。對于增加建筑主體的完整性、美觀性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些宗教建筑的入口,其大門的兩側就采用盲窗的形式。有趣的是,有些藏傳佛教的建筑墻面,出于當時的建造工藝、建筑材料、外觀效果等原因,也經常采用這一藝術形式,筑造一些具有藏居特色的方形盲窗。這些盲窗,使建筑物內的私密性得以保障;又使略顯沉悶、呆板的墻壁,變得生動而不失莊重,活潑而不失沉穩。遠遠望去,在欣賞盲窗生動的圖案,整體的建筑形象,獲得審美感受的同時,又增加了幾分神秘的色彩。
總之,空窗與盲窗,對于我國傳統建筑、園林空間藝術形象的完美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需要在切實加強保護這些傳統建筑遺產的同時,繼續挖掘這些優秀的傳統建筑源泉,深入地體會其實質作用和表達方法,讓先人創造的這些藝術形式,更好地、更多地運用到現代建筑中,展現出其應有的光輝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