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不僅養(yǎng)身,更可怡情。
懂得茶的人,生活總比別人多幾分雅致和情調(diào)。
好茶配好名,各類茶除了有自己的美名,愛茶的古人也給他們賦予了很多雅稱,使茶不僅品來美,聽來也醉!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茶”的各式雅稱。
01、云華
俗話說“好山好水出好茶”,生于山顛云霧處的茶,不受污濁,故為上品。
“華”指事物最好的部分,所以古人稱好茶佳茶為“云華”。
晚唐文學(xué)家皮日休《寒日書齋即事》一詩有云:
“深夜數(shù)甌唯柏葉,清晨一器是云華。”
此外,“云華”也是云朵的別稱,聽來也甚是迷人!
02、碧霞
對(duì)茶的美喻。
元耶律楚材《西域從王君玉乞茶因其韻七首》:
“紅爐石鼎烹團(tuán)月,一碗和香吸碧霞。”
碧霞與云華一樣,像天上才有的東西,令人無限向往!
03、不夜侯
“不夜侯”也是茶的雅號(hào),是古人對(duì)茶的擬人的戲稱。
西晉文人張華《博物志》就說:
“飲真茶,令人少眠,
故茶美稱不夜侯,美其功也”。
意思是茶可提神,飲后夜不能睡,所以稱“不夜侯”。
04、余甘氏
余甘氏,是古人對(duì)茶的另一種擬人戲稱。
茶水飲之甘甜可口,喝完更是唇齒留香,余味纏綿,故得此稱。
“余甘氏”的典故出自宋·李郛的《緯文瑣語》:
“世稱橄欖為馀甘子,亦稱茶為馀甘子。
因易一字,改稱茶為馀甘氏,免含混故也。”
余甘氏之名,使人聽來也是回味無窮。
05、苦口師
苦口師,是對(duì)茶的擬人戲稱。
濃茶苦口,故稱苦口師。
泡一杯濃茶,輕輕啜一口,微微苦澀盈滿口,而細(xì)啜便覺苦盡甘來。
“苦口師”這一比喻用的甚妙,茶如人生之師,從中喝出哲理、品出道來,亦是件不簡(jiǎn)單的事。
06、仙芽
仙芽,對(duì)茶的美稱。
清胡懷琛《春日寄家兄閩中》:
“海扇占春信,仙芽問五夷。”
仙家才有的嫩芽飲品,聽著就想嘗嘗鮮!
07、玉爪
對(duì)茶的美稱。因茶泡開如鳥爪,故稱玉爪。
宋楊萬里《澹庵坐上觀顯上人分茶》:
“蒸水老禪弄泉手,隆興元春新玉爪。”
此外還有類似鳳爪之類的比喻,如歐陽修稱贊雙井茶,有“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鳳爪”。
08、鳥嘴
對(duì)茶的喻稱。因茶葉狀似鳥嘴,故稱鳥嘴。
唐鄭谷《峽中嘗茶》:
“吳僧漫說鴉山好,蜀叟休夸鳥嘴香。”
09、雞蘇佛
對(duì)茶的喻稱。雞蘇原為一種植物,其葉淡香,以此喻茶為“雞蘇佛”。
10、茶槍
對(duì)茶的喻稱。茶未展開時(shí)似槍,故稱茶槍。
11、茶旗
對(duì)茶的喻稱。
與上面的“茶槍”相對(duì),是茶葉沖泡后的樣子。
茶葉泡開后茶的嫩葉展開的芽如一面面小旗,故稱茶旗。
這一比喻,聽起來使人精神抖擻,意氣風(fēng)發(fā)!
12、荈本
荈(chuǎn)本,指粗茶,粗茶并不是指粗劣的茶,指的是比較成熟的茶葉。
因?yàn)椴烧獣r(shí)間晚,所以又被稱為老茶,即茶的老葉,后來粗茶泛指茶。
俗話說,美酒不如粗茶數(shù)盞,粗茶包含的微量元素、維生素和多糖類充實(shí)、飽滿,喝起來也是美的。
13、雀舌
對(duì)茶的喻稱。茶芽似鳥雀的舌頭,故稱雀舌。
愛飲茶的清乾隆帝,游江南時(shí)喜歡帶玉泉山的泉水去烹茶,他有首茶詩《觀采茶作歌》,就出現(xiàn)了雀舌這一雅喻,雀鷹放在一起了:
“傾筐雀舌還鷹爪。”
14、瑞草魁
對(duì)茶的美稱。瑞草為香草,茶為瑞草之首,極言茶之佳美。
唐杜牧《題茶山》:
“山實(shí)東吳秀,茶稱瑞草魁。”
15、清風(fēng)使
據(jù)《清異錄》載,五代十國(guó)時(shí),有人即稱茶為清風(fēng)使,盧仝的茶歌中也有飲到七碗茶后,“惟覺兩腋習(xí)習(xí)清風(fēng)生,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fēng)欲歸去”之句。
16、荼
古代用得最多的表示茶的字。
“荼”最早見于《詩經(jīng)·鄴風(fēng)·谷風(fēng)》“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句中“荼”字是否指茶,學(xué)者推考說法不一。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也說:“荼,苦茶也。”由于茶葉生產(chǎn)的發(fā)展,飲茶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頻率也越來越高。
17、先春
茶的異名;猶早春;子夜歌。出自《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也指早茶的意思,早春新長(zhǎng)出的嫩芽,幼嫩而有生命力。
18、清友
茶對(duì)于古人而言,茶之于茶人而言,如同摯友一般,清新不俗。
宋代蘇易簡(jiǎn)《文房四譜》有語:
“葉嘉,字清友,號(hào)玉川先生。清友,謂茶也”;
唐代姚合品茶詩云:
“竹里延清友,迎風(fēng)坐夕陽”。
19、愁草
唐朝的溫庭筠曾在《西陵道士茶歌》中寫道:
乳竇濺濺通石脈,濾塵愁草春光色。
詩人在這里將“愁草”喻為茶葉,茶葉因時(shí)因景或因作者心境而產(chǎn)生了不同的名稱,實(shí)為有趣。
20、滌煩子
顧名思義就是洗去內(nèi)心的煩憂。賦予了茶一些禪意。
唐代《唐國(guó)史補(bǔ)》中有記載:
“常魯公隨使西番,烹茶帳中。贊普問:‘何物?’曰:‘滌煩療渴,所謂茶也。’因呼茶為滌煩子。”
唐代施肩吾寫詩贊詠:
“茶為滌煩子,酒為忘憂君。”
茶文化博大精深,雅趣橫生。古有“古人八大雅事,琴棋書畫詩酒花茶”;今有“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茶亦是俗物亦是雅物,從古至今,茶一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無論如何忙碌,手邊總要有一盞茶,除了解渴,還可以暖心。
光陰如茶,喝了一杯好茶,就喝了滿腹的詩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