闌額是大木構的一種構件,用于檐柱之間的橫向聯系,是為了把檐下的柱子聯系在一起而來,此為典型的宋式叫法,清代工匠給它取了個新的名字,叫“額枋”。
北宋《營造法式》規定:闌額高度,是單材的一倍,也就是三十分,厚度為二十分,長度至兩柱的柱中心。
闌額出現的歷史很早,最早是什么時候不得而知,可能至少在漢代。從北魏石刻來看,當時闌額是由柱上座斗橫出,后來越降越低,至唐代降至柱間,當時還沒有底下的普拍枋承托。
遼代,才見到“闌額”在角柱部分出頭的做法,到清代就豐富的多了,各種裝飾輪番上,清代古建的“霸王拳”就是一個例子。
簡單看:闌額的發展史越來越厚的,早年間較窄,明清后較厚,到清代甚至有接近方形的實例。
讓我們呵護好傳統建筑,小心翼翼地愛護保管,傳承有序,每一次的修繕都留下詳細記錄。讓它的每一段故事,都成為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