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彩瓷又名硬彩,為別于清代粉彩,一般稱明代五彩和清代康熙五彩為古彩瓷。五彩是以紅、黃、綠、藍、紫等各種帶玻璃質的彩料,按圖案紋飾需要施于釉上,在瓷胎上用生料、釩紅勾線,用單線平涂的方法,再在“彩爐”(在800-900度之間燒成)二次焙燒而成的一種古彩瓷器。由于它紅綠分明,層次較少,彩色鮮明透徹,故稱硬彩。
明嘉靖 五彩魚藻紋蓋罐
古彩瓷以“工藝繁冗復雜”著稱于世,兼具瀟灑寫意的風格、色彩鮮明透徹的特征。其造型夸張,變化大膽;語言簡潔,構圖豐滿;線條挺拔有力,色彩艷而不俗。其獨特而清晰的民族風貌,把中華民族繪畫藝術語言和東方審美的標準畫意融為一體。在傳承傳統古彩瓷的基礎上,古彩瓷被賦予現實時代內涵,在現代陶瓷藝術界,古彩瓷是被公認的與書法、京劇、中醫、武術齊名的國粹。
古彩瓷創燒于明初,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成熟于成化年,并于清康熙時代到達了技術和藝術的頂峰。自古至今有三個發展階段:大明五彩,康熙五彩,現代古彩瓷。明代五彩源于唐代三彩,是古彩瓷的形成階段。五彩在明代都是青花五彩,其藍料是釉下青花鈷料,需要二次燒造。
清代康熙時期,由于發明了釉上藍彩(古翠),凡是需要用藍色的地方,不再借助于釉下青花,而能以純粹的釉上多種色彩來表現,呈現出了真正意義上的“釉上五彩”。常見器物有碗、盤、壺、瓶、杯、筆筒、花盆等。其中,橄欖瓶為清代流行器型,雍正、乾隆時最為常見。
明成化 五彩山石花卉罐
大明五彩,包括成化斗彩和嘉靖、萬歷青花五彩。成化斗彩杯胎質細潤潔白,色彩鮮艷,制作精致巧妙。嘉靖、萬歷青花五彩,多用紅、黃、綠、紫。以紅艷綠濃為特點,用筆豪放,線條剛勁,構圖繁密。
康熙五彩畫面壯觀,氣勢豪放。繪畫風格多模仿名家筆法,人物效仿陳老蓮,山水取法王石谷,花鳥則似華秋岳。除白地五彩以外,還盛行色地五彩、豆青地五彩、藍地五彩、哥釉五彩、珊瑚紅五彩、墨地五彩。
古彩瓷是極為考驗制作者的作畫功底及美術修養的一門彩繪藝術。其筆線雄健蒼勁、節奏流暢,釉彩單純明快、鮮艷斑斕,構圖豐富飽滿、嚴謹生動,形象概括夸張又調和統一,呈色需經久不變、歷久彌新,整體古樸端莊,雅致脫俗??傊挪蚀缮衔宀示€描剛勁雄健,“鐵畫銀鉤,力能扛鼎”,厚重而又富有力度,在傳統瓷繪彩飾中,擁有著獨特的上品之上的藝術魅力與自然風格。
清康熙 五彩蝴蝶紋瓶
古彩瓷是景德鎮最傳統的陶瓷工藝門類,至今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其傳播范圍的日益減少,繪制的程序復雜以及工藝的難以控制等,導致古彩瓷工藝的普及程度呈下降趨勢。但在景德鎮總是不乏靜下心傳承古彩瓷工藝,喜歡古彩瓷,研究古彩瓷,繪制古彩瓷和傳授古彩瓷工藝的傳承人。他們在傳承古彩瓷工藝的同時,不斷創新,把古彩瓷的審美性和傳統性完美結合,使其更富有生命力。
景德鎮的古彩瓷就是借愛古彩瓷之人的手,將紅綠彩在陶瓷上描繪出的一種賞心悅目的和諧美感。六百多年前的元末明初時期,古彩瓷便誕生在景德鎮,可以說古彩瓷流淌著景德鎮純正的血液,是真正的誕生于景德鎮,并只傳承于景德鎮的彩瓷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