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卍”圖案本是佛教的一種標志。佛教認為它是釋迦牟尼胸部所現的瑞相,有吉祥之意。唐武周長壽二年(公元693年),武則天將“卍”定為漢字,并讀作“萬”。
中國佛教經文將“卍”解釋為“吉祥萬德之所集”,故而為歷代中國人所喜愛。后來,古人還賦予其一個專屬的名字——萬字紋,并將其應用在建筑、家具、玉器、絲品乃至各種穿戴飾品上,囊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今,我們依然能在眾多古建筑中見到萬字紋的身影。比如故宮太和殿、中和殿殿頂的飛椽上,又如乾清宮、坤寧宮的門格花窗上,都有萬字紋。由于佛教中使用的轉經筒都是從左向右轉的,所以萬字紋都按順時針方向劃作“卍”,寓意萬物循環、宇宙永恒。
萬字紋四端再向外延伸,可演化成各種錦紋,寓意萬福萬壽、綿長不斷,也代表自然和諧統一。然而,歷史上納粹黨卻曾將萬字紋“卍”翻倒過來成“卐”以作為其特殊標志。所以,有人說這簡直是對佛教的褻瀆。不過,邪惡的納粹主義終被正義世界戰勝,現在只有象征吉祥如意的萬字紋繼續存留人間,為人們祈福,討人們歡喜。
在現代設計中,建筑窗墻門格、立柜門欄乃至吊頂裝飾等依然常??逃羞B綴而成的“卍”字符,古典而時尚?,F代萬字紋采用方形架構搭配延續的線條,再結合旋轉對稱的樣式,給人一種莊重而靈活多變的形象視覺沖擊,極富藝術美感,別有一番風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