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太快,偶爾,我們也會懷念那些緩慢形成的美好。去看一座古建筑,看木頭與木頭如何詩意地連結,看門窗縫隙里漏過的光影,看我們祖先們走過的路,吟過的詩。
如鳥斯革,如翚(huī)斯飛——《詩經·小雅·斯干》
按理說不該用靜幀圖片來展現哪個優秀建筑,但美的東西讓人遐想。
午后端起一杯冒著熱氣的咖啡,想象古城墻下的那些年。
鑿戶牗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道德經》
其棟宇峻起,如鳥之警而革也,其檐阿華采而軒翔,如翚之飛而矯其翼也,蓋其堂之美如此。——朱熹集傳
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阿房宮賦》
哪個優秀的建筑和詩意沒有一絲相通?
當古建筑與天地融為一體,與心境相融,一股熱流瞬間流向五臟六腑,產生一種化學反應。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回人。——李白《夜宿山寺》
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阿房宮賦》
“勾心斗角”(鉤心斗角)比喻用盡心機,明爭暗斗。它的出處是《阿房宮賦》,原指的是宮室建筑結構的交錯和精巧。
環環繞繞的建筑,深深淺淺的人心。
林語堂說:最好的建筑是這樣的,我們身處在其中,卻不知道自然在那里終了,藝術在那里開始。
樓高望不見,盡日欄干頭——魏晉·無名氏《西洲曲》
低頭太久了,便思索與天空對話。借著建筑的一張一弛,更能表達自洽的內心世界。樓宇再高終有結,心意卻無邊無際,總有一個其妙的相遇,打開了認知的邊界。
手機看圖終覺淺,一眼瞥過會錯過古建筑之美。古建愛好者用下面的方式記錄了時光,也留下了建筑里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