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漆之為用,已經有近萬年歷史,漆器作為中華文明的瑰寶,任憑時光如梭,它就在那里,處變不驚,不動聲色,美得莊重!沉淀歲月留下的痕跡,即便剝去華美的外衣,留下的也是最質樸的本真,最震撼世界的美!
■漆的簡史
“漆”字是中國象形字,由漆樹上割八字形流出生漆之意。
漆器首要是以日用器和擺設用器為主,漆器制品的高昂價格和裝飾之華麗,使之成為貴重工藝美術品,成為上層社會日用具中的物品。漆器自出現,便一向居高不下,老一輩的人談到漆器,總會念叨這是皇室御用的器物。
中國漆器可考證時間距今七千余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浙江余姚發現的髹漆木碗。商周時期涂飾漆器物作為隨葬禮器。
戰國、秦漢期間,“丹漆雕幾”之美遽然變成上流社會的“追逐目標”。
■漆器的演變
在中國,從新石器時代起就認識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夏代的木胎漆器不僅用于日常生活,也用于祭祀,并常用朱、黑二色來髹涂。
殷商時代已有“石器雕琢,觴酌刻鏤”的漆藝。歷經商周直至明清,中國的漆器工藝不斷發展,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中國的熗金、描金等工藝品,對日本等地都有深遠影響。
如果說瓷器象征著中華文化的溫潤大氣;玉器代表著中國人氣質的典雅高貴;那么漆器,應該是代表著中華文化低調涵養和超然灑脫的品質。
清雍正黑漆描金百壽字碗
■工藝薈萃
《髹飾錄》是我國現存唯一的一部古代漆工專著,為明代漆工黃大成所著。書中將中國古代漆器的裝飾工藝分類歸納為十四類,分別為:一色漆、罩漆、描漆、描金、堆漆、填漆、雕填、螺鈿、犀皮、剔紅、剔犀、款彩、戧金、百寶嵌等。
髹漆技藝是一個化腐朽為神奇的過程,工匠們將大漆一層層的涂抹在底胎上,或雕、或描、或嵌、或堆……就這樣一件件精美的漆器便呈現在我們面前,任憑時光如梭,也無法剝奪漆器耀眼的光輝。
古代漆器種類豐富,常用的有漆盒、漆壺、漆瓶、漆盆、漆奩、漆碗、漆盤、漆杯、漆樽等。不同時代和不同用途的漆器,具有形態各異的器形,具體表現在漆器的口部、頸部、肩部、腹部、底部以及足部的形狀。
■漆器賞析
漆鼎
西漢云紋漆鼎,1972年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
現藏于湖南省博物館
漆鼎是用于盛裝食物的炊器,器形大多為圓形,深腹,圓柱形或扁片形,三足。漆鼎的廣泛出現始于漢代,如漢代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精美的橢圓球形漆木鼎,器表內外均髹漆彩繪,蓋頂中部有環形紐,器口有附耳。
漆碗
漆碗的器形一般為圓形,口大底小,敞口,深腹,平底或圈足。漆碗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髹朱漆碗是目前世界已知的年代最早的漆器,其形態原始古拙。而至漢代,漆碗的器形已經十分精美,胎質較薄,裝飾華麗。
清 犀皮漆碗
漆盤
漆盤是盛水或其他物品的食器,斂口或敞口,收腹。漆盤的形狀有多種類型,如圓形、長方形正方形、八方形、荷葉形、梅花形、橢圓形等。早期的漆盤多為木胎漆器,胎質較厚。到了戰國和漢代,漆盤大多精美,除木胎外,還出現了夾絲胎,胎質越來越薄。
民國 黑漆花鳥八棱方盤
漆杯
漆杯常用于飲酒,多為圓柱狀或下部略細。漆杯是漆器中出現較早的器形之一,在良渚文化遺址中就發現了嵌玉柄朱漆杯,這是中國已知最早的嵌玉漆杯。漆杯的形狀豐富多樣,包括豆形杯、單耳筒形杯、雙耳筒形杯、高足杯、動物形杯等。
雕花漆杯明
漆樽
漆樽為古代酒具,其基本形狀為圓筒形,三足,一般有蓋。漆樽流行于戰國至西漢時期,是湖南和湖北的戰國楚墓中常見的出土器物,如湖北省荊州市天星觀2號楚墓便出土了一件直壁、平底、三獸面蹄足的鼎足漆樽。
彩繪云氣翼虎紋三足漆樽
漆卮
漆卮是盛酒或水的杯子,用木片卷曲而成,形狀為圓筒形,上有可進一指的鋬,有雙鋬和單鋬之分。先秦時期的漆卮并不多見,形態接近于圓筒杯,一般有蓋,在蓋及耳上均裝有涂金的銅環。在秦代之后,特別是東漢時期,漆卮成為人們廣泛使用的飲食器,是當時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品。
戰國 彩繪六獸漆卮
漆匕
漆匕是取食物的匙子,由匕面和柄組成。漆匕形制的演變與其功能有著密切的關系。
漆繪云紋匕
先秦時不論祭祀還是食用,剖解牲畜都有一套特定的習俗,在這過程中漆匕是重要的用具,人們需要用漆匕自鼎中取出肉。由于鼎內的肉塊很大,漆匕也會用來切肉,所以先秦時期的匕體呈桃葉形,邊緣比較鋒利。
到了漢代,漆匕切肉的功能逐漸弱化,人們常用漆匕在鼎內盛羹和米食,扁平的匕不便舀取食物,于是漆匕逐漸演化成漆勺。所以不是有“匕”就是刀類,這里的漆匕就是飲食器中的匙子!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漆器種類,包括禮器、食器、酒器等等。
物無貴賤,人有精粗,天下何事不足以成詩,天下何物不足以成美?漆器之制,是亮麗的古風,是厚重篤實的華夏文明,亦是如詩如畫、密意濃情的中國人的生活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