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語義比今天的人嚴謹,許多詞拆開,在古代其實有不同的含義。比如匾額,在今天指懸掛于門屏上做裝飾,反映建筑的名稱或性質。
但在古代還得細分:表達經義、感情之類的稱“匾”,例如“正大光明”;表達建筑物名稱和性質之類的稱“額”,例如“勤政殿”。
既然提到了正大光明和勤政殿,你肯定馬上就能聯想到故宮里大量的匾額。的確,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有著不計其數的宮殿等著被匾額標記:或是作用、或是警示、或是心情,將故宮稱為“皇家匾額博物館”也不為過。
今天咱們就挑幾個比較著名的說說,它們都出自誰手,又都是啥含義。
“正大光明”——乾清宮
正大光明,出自宋代朱熹的《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八·答周益公》:“至若范公之心,則其正大光明,固無宿怨,而惓惓之義,實在國家。”意指心懷坦蕩,言行正派。
乾清宮是內廷正殿,明清十六個皇帝的寢宮,皇帝們在這里居住,平時也在此處理日常政務,有要務則會在此召見官員。
乾清宮的這塊“正大光明”匾,是順治皇帝御筆親題的。到了雍正時期,由于皇位爭奪愈發激烈,雍正采取了秘密建儲的方法,這塊正大光明匾的背后,就藏有一份供比對的皇位繼承人文書。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位,都是按此制度繼承大統的。
“勤政親賢”——西暖閣
在養心殿里,皇帝的寶座設在明間正中,而明間西側則為西暖閣。西暖閣中又分出數室,其中,皇帝看閱奏折、與大臣秘談的小室,匾額上書“勤政親賢”四字。
這四個字很好理解,“勤政親賢”匾是雍正御筆,放在西暖閣,時刻警示自己,什么是一個明君應有的態度。
“無為”——交泰殿
交泰殿位于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是皇帝和后妃們起居生活的地方,殿名取自《易經》,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滿”之意。
交泰殿中的“無為”匾為康熙所題,老子云:“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康熙之所以題“無為”,意在告誡君主體恤民情,與民休息。
“建極綏猷”——太和殿
太和殿就是民間常說的金鑾殿,是中國古代宮殿建筑之精華,東方三大殿之一。它是故宮內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筑物,但并不用于上朝,而用于舉行各種盛大典禮。
“建極”典出《尚書·周書·洪范》周武王伐殷勝利,商紂王自焚。遭紂王囚禁的箕子(紂王叔父)重得自由。武王拜訪箕子,請教天道,箕子為他講解天地大法?!昂榉丁奔础昂甏蟮姆▌t”。其中箕子講述的第五條為“皇極”,意為人君為眾民之主,當自己先建立宏大中正之道,然后教化人民。
“綏猷(suíyóu)”則出自《尚書·商書·湯誥》:“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克綏厥猷惟后。”“綏”原義為挽手上車的繩索,引申為安撫、順應之意?!伴唷敝傅?,法則。此句意為天帝將善道賦予下民,使民有常性,那么能順其道行之的就是天子。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我們所見的“建極綏猷”匾并非乾隆皇帝御題原件,而是故宮博物院專家依照清宮所存《清朝皇室寫真》中,1900年太和殿的舊照片,歷時一年復制的,原件被袁世凱扔了以后,至今下落不明。
“允執厥中”——中和殿
中和殿位于太和殿、保和殿之間,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并接受執事官員的朝拜的地方。
“中和”二字取自《禮記·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之意。三大殿中唯有這間可供皇帝一人靜靜的思考。
“允執厥中”匾乃乾隆御筆。出自《尚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原文意思是舜告誡禹:人心危險難安,道心幽微難明,只有精心一意,誠懇地秉執其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國家。
“皇建有極”——保和殿
“保和”出自《易經》,意為“志不外馳,恬神守志”,也就是神志得專一,以保持宇宙間萬物和諧。
殿中的“皇建有極”匾為乾隆御筆,說來和太和殿有所重復,同樣典出《尚書·周書·洪范》中的“皇建其有極”。極是指中道,法則,意思是君王建立政事要有中道,基本是不偏不倚,取中庸之意。強調天子來制定建立中正的天下最高準則,也有強調皇權之意。
西暖閣里,雍正帝引用張蘊古書寫了一副對聯:“惟以一人治天下,豈為天下奉一人”,與這些牌匾一樣,都是一份簡易的“為君自勉”。今天再看,更像是明清帝王無處言說的苦衷——為君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