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盞器作為宋代斗茶風的產物,是漢族傳統名瓷,宋朝皇室御用茶具。因產地為宋建寧府甌寧縣,又因甌寧縣為建安附屬縣,故稱為建盞。
建盞口沿釉層較薄,而器內底聚釉較厚;外壁往往施半釉,以避免在燒窯中底部產生粘窯;由于釉在高溫中易流動,故有掛釉現象,俗稱“釉淚”、“釉滴珠”,這是建盞的特點之一。
今天與您分享建盞最經典的四大器型。
撇口盞
撇口盞盞腹較長、有弧度、口沿向外撇,給人以舒展、盛開的狀態。撇口盞的大器型相對來說比較少見,是較為名貴的器型。
束口盞
口沿曲折,外緣向內受挫,約束成一圈淺顯的凹槽,內壁則形成一周凸圈,被稱“束口線”或“注水線”。束口盞的中型器的比例比較高,也是建盞中產量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品種。
斂口盞
斂口盞口沿向內微收,外壁鼓出,具一定向外的弧度,器型飽滿、圓潤。斂口盞的腹部弧線更為明顯,微微類似于古代僧侶用的缽,只不過建盞有圈足、缽無。
敞口盞
敞口盞盞腹較淺,盞壁斜直,無弧度,或只一點弧度,其的形狀好像一個漏斗一般,呈“V”字型,因此也被人稱為是斗笠盞。在多數情況下,敞口盞主要出現的是小型器以及中型盞,大型器很難看到。
現在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些創新器型,如雞蛋杯、燈盞、玉蘭盞、四方杯等等,其都蘊含了一定的美學和文化象征,深受人們喜愛。這么有內涵的建盞,您喜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