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在草木間,冥冥中暗合了“天人合一”的境界追求。
于是,“茶圣”陸羽在《茶經》就開宗明義地說:“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支煩、百節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span>
茶,這一源于南方的瑞草嘉木,在幽寂的山野與我們不期而遇,然后進入我們的身體,進入熱鬧的人間。
或作藥,或下飯,或煮羹,或煮飲,茶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十分多元,,它由自然變成了生活、變成了文化的一部分。
傳誦干年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把喝茶的身心體驗書寫得淋漓盡致,使人即使隔著干年的時光還能感覺到字里行間飄飄的“仙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span>
茶,本只是一片樹葉,吸天地之靈氣,汲日月之精華,避世隱逸。卻要來這人間走一遭,慰藉塵世的苦與劫。
林語堂就曾說:“只要有一壺茶,中國人到哪里都是快樂的?!?/span>
清茶淡語,如禪似夢,茶味已不盡在茶,更在心。
古今中外,茶讓居處于不同時空的人們從身到心,都得到了它的滋養,以茶養身,更以茶養心。
你對茶的理解里,藏著你的心境,你的經歷,你的故事。淡淡如禪的意境是茶給的,更是自己的心給的。
輕品歲月,小酌時光,無處安放的心緒都融進了清茶薄霧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