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文化遺產眾多,文物資源也極其豐富。幾千年來,由于各地文化的不同,集成了多元而偉大的中華文明,想要了解這些文明,最好的去處就是博物館。
2023年,文博圈每月推薦10座博物館,這些博物館(紀念館)名單是參照網絡搜索指數、社會關注度、媒體曝光度、專家和愛好者推薦等多方面數據遴選而出,其中有省市級館,中小博物館,也有考古、遺址館,名人紀念館等,這些博物館各有千秋,值得一生最少安排去一次!
01、北京藝術博物館
素有“京西小故宮”之稱的北京藝術博物館(萬壽寺),閉館5年后,去年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京城必打卡的博物館之一。
館內收藏各類古代藝術品十二萬余件,主要包括歷代書法、繪畫、碑帖、名人書札、宮廷織繡、官窯瓷器、古代家具、歷代錢幣及璽印等。
2022年修繕后重新開放,開放區域主要為萬壽寺中路前六進院以及東路方丈院,方丈院為騰退修繕后首次對公眾開放。觀眾們可以看到經過修復的山門殿頂彩繪“洪福齊天”,以及慧日長輝殿內原狀陳列的佛像等萬壽寺重要歷史文物遺存。
目前,博物館新設基本陳列為:萬壽寺歷史沿革展、佛教造像藝術展、吉壽文物專題展、清代皇室書畫藝術展以及中國傳統家具展。展覽展示北京藝術博物館藏各類文物精品350余件,其中珍貴文物60余件。
其中,萬壽寺歷史沿革展在原來基礎上增加近五年萬壽寺修繕、考古發掘過程中新發現的珍貴文物,尤其是在修繕過程中發現的祭孝惠章皇后的疏文也是首次與觀眾見面。
清代皇室書畫藝術展廳圖@文博圈
除了展廳內部的重新改造,經過修繕的萬壽寺院落干凈整潔、服務設施齊全,新增了院落中樹木、大殿以及石碑的說明牌。除此之外,館內增設了數字放映廳、學者書屋、文創空間、以及“萬壽郵局”“斫木堂”“錦繡坊”等多個觀眾互動休閑區域,形成一個多展示、多體驗的藝術博物館。
來北京,一定要去下這個博物館,無論是哪個季節參觀,都別有一番韻味。
02、吳文化博物館
做為蘇州市的一個區級博物館,吳文化博物館無疑是博物館的翹楚之一,近年來無論是臨時展覽還是社教配套活動,值得行業借鑒,并成為去蘇州必打卡的“網紅”館。
吳文化博物館,是蘇州市第一座全面展示吳地文化的地方性特色博物館。博物館定位于“高水平、有特色的區域文化綜合體”,致力打造“領先的吳文化展示、研究和學習平臺”。
@吳文化博物館
館內常設展覽主要有“考古探吳中”和“風雅頌吳中”兩部分,其中,“考古探吳中”展從考古學的角度解讀上起舊石器時代,下訖春秋戰國時期的前吳文化及吳文化的起源和勃興。
“風雅頌吳中”展則從“吳風”“吳雅”“吳頌”三個角度,呈現吳中的風物特產、吳地的精品文物、吳文化的傳承等內容,詮釋吳文化的內涵。
03、青州市博物館
青州市博物館是一座綜合性博物館,其前身益都縣博物館始建于1959年,原址系清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馮溥的宗祠改建,1989年遷入現址。該博物館是首座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的縣級博物館。
@青州市博物館
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5萬余件,其中明萬歷二十六年趙秉忠殿試卷填補了我國明代宮廷檔案的空白,為海內外孤本;東漢“宜子孫”玉璧和戰國玉人是罕見的玉器珍品;香山漢墓陪葬坑出土的彩繪陶器、陶俑是目前我國同時期同類文物中彩繪保存最好的。
1996年龍興寺遺址窖藏出土的400余尊佛教造像,時間跨越北魏至北宋,長達500年。這批造像因數量多、品種全,雕刻精美、貼金彩繪鮮艷完好、跨越時間長,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被評為“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被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佛教考古史上的奇跡”“改寫東方藝術史及世界美術史的重大發現”,為研究我國北朝佛教的歷史、藝術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04、中國江南水鄉文化博物館
中國江南水鄉文化博物館(杭州市臨平博物館)位于杭州市臨平區人民廣場,歷時三年的改擴建,于2022年5月全新面貌亮相,對外開放。升級改造后的江南水鄉文化博物館,建筑面積21000平方米,展陳面積7000平方米,館藏文物25000余件。
博物館以玉琮造型為原型設計的西館區主要用于展示地方歷史,西館區一層為臨展廳、影院,二層和三層為本地歷史文化展區。
而以江南民居為主題元素的東館區用于展示江南水鄉文化。
東館區為新建館區,建筑設計靈感取材于吳冠中的江南水鄉題材畫作粉墻黛瓦充滿了詩情畫意,室外環境與人民廣場銜接正門的鏡面水域與綠樹相映成趣將整個博物館環抱,其中,周圍設有靜謐的休閑連廊供觀眾休憩。
室內造型源于烏篷船的棚頂曲線,暗含江南水路的波光粼粼,多處空間以原木色為基調,盡顯江南文化的清麗雅致。
東館區地下一層為江南水鄉文化展區、一層為臨展廳和文創商店、二層為水鄉工坊及辦公區、三層為學術報告廳及江南文獻研究中心。
來到博物館,就好像來到一個濃縮了的江南水鄉文化世界。
05、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
如果你到黃山旅游,了解古徽州的歷史變遷,或關于“徽建”“徽派”“徽文化”不要錯過,文博圈推薦你來打卡,這是一家“徽”味十足的博物館。
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位于黃山市郊,建筑面積14000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6000平方米、非遺展示區域3600平方米。
別看博物館遠離鬧市,它可是個實實在在的國家一級館,還有不少明星文物,同時也是第二批全國重點古籍保護單位。
博物館館藏文物97351件,其中一級文物34件,二級文物144件,三級文物3913件,徽墨、歙硯、新安書畫、徽州文獻、徽州三雕是館內的特色藏品。
徽籍歷史人物展示圖@文博圈
博物館展示區域由基本陳列、專題陳列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園組成。基本陳列“徽州人與徽州文化”分為走進徽州、天下徽商、徽州教育、徽州建筑、徽州藝術、徽州科技等六大版塊,讓你全方位了解徽州。
06、洛陽古墓博物館
這是世界第一座古墓博物館,國內第一座古墓葬類專題博物館,邙山上唯一實地發掘的帝王陵。其面積之大、風格之別致、收集古墓年代之久、類型及數量之多均屬世界首位,是中國一大絕觀。
經過整體提升改造,洛陽古墓博物館(河南古代壁畫館)展陳分《葬制大觀——洛陽歷代古墓集萃》《洛陽北魏帝王陵》《磚畫青史——館藏宋金雕磚展》。:
其中,《葬制大觀——洛陽歷代古墓集萃》通過解放以后尤其是近些年洛陽重大考古發現向觀眾打開一扇古代墓葬產生、發展、演變的歷史大門。原有陳列中的九個朝代25座古代墓葬,按照時代順序分為青陽古冢、荊棘銅駝、煙云邙嶺和古墓丹青四個篇章,營造沉浸式感官體驗,向觀眾講述洛陽古代墓葬的演變發展以及墓葬中蘊藏的時代信息和文物故事。田另外,還有河南地區從兩漢至民國時期18組65幅185平方米的古代壁畫。
《地府千秋——河南古墓壁畫大觀》展出河南地區從兩漢至民國時期18組65幅185平方米的古代壁畫。
@博展聯盟
07、定州博物館
“九州咽喉地,神京扼要區”——定州,一座千年古城。春秋時期齊相管仲在此筑城,距今已有2600多年。戰國中山、漢中山、后燕三次在此定都。
跨過千年歷史長河,想要探尋古城記憶,就一定要走進定州博物館。
博物館藏品種類豐富,以漢代和宋代文物為主,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和時代特征。
館藏的“三大國寶”——東漢龍螭銜環谷紋青玉壁、東王公西王母紋玉座屏、白釉龍首蓮紋凈瓶,以及大量精美的北朝白石造像、中山王隨葬品、定窯白瓷,都是難得一見的精品文物。
@定州博物館
館內設有“漢家陵闕”“北朝佛陀”“天下大白”“塵外千年”“畿南文獻”“故鄉星空”六大主題展覽,依據時代先后順序,再現古城千年傳奇。
08、南涅水石刻館
@文博圈
地上文物看山西,來山西除了要看“國保”也要看國寶。位于山西沁縣的南涅水石刻館絕對值得推薦。館里收藏大多北魏至北宋的佛教題材的石雕藝術品,尤其是各類造像石塔被譽為“中國之最”。
當小編第一次造訪時,感覺外觀并不起眼,但是當你看到這些藏品,瞬間感到震撼,更更重要的是,它為研究佛教、美術、雕塑、建筑、書法等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是難得的珍貴文化遺產。
山西長治市古代的雕刻藝術在全國雕刻藝術史上,占居重要位置,而沁縣的南涅水石刻造像,更是聲名遠播。
南涅水石刻造像館坐落在山西沁縣縣城西南的筆峰山上。占地面積約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陳列面積3000平方米。
館內設“碑林殿”、”佛塔段”、“石峻殿”等。北院陳列著各類碑碣及在沁縣各地征集到的歷代寺廟碑、墓志銘等。
這些大型石刻,全部裸展。有的高近2米,在展廳里顯得莊嚴、肅靜,瞬間讓人感覺內心安怡。
2013年,南涅水石刻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09、巍山南詔博物館
巍山南詔博物館選址巍山縣城后所街至報國寺街,原來等覺寺(報國寺)范圍內,是坐落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的博物館,以館舍、布展、藏品來說,是云南省內縣級博物館翹楚。
除了青銅時代母古魯窖藏、南詔大理國巄嶼圖山城佛造像等,南詔博物館最好的地方并不單在文物,而是整個博物館非常用心。
南詔博物館之序廳,為仿古重檐歇山頂建筑,這一位置大約是明朝毗盧閣附近,博物館方面多少是希望觀眾能在等覺寺山門處,能大概設想當年門前雙塔、前殿后閣的景象。
又如等覺寺正殿內只陳列兩樘格子門,其中之一為云南現存年代最早的一樘木門,曾經安置在學宮明倫堂。
格子門攝影:蠻書
這樘木門雕刻著廟、塔、十二城,明顯出自佛教(且門的年代比明倫堂早),它很有可能出自于某座佛寺,如果說巍山城內還有一座佛寺能夠使用這般華麗的格子門,恐怕就是等覺寺,因此,這樘木門以某種方式回到了來處。
南詔博物館最大的一件“藏品”,或許是等覺寺太陽宮正殿,露天陳列,櫛雨沐風數百年。
另有一件相當重要的文物,則是密封保存地下兩千多年,即母古魯村出土的人像杖首。
杖首人物似乎表現的是位女性,編發,上身著網格薄衫,下著菱形回紋裙。
當年發現“她”時,是在扣合的兩只小銅杯中。雖然還有許多問題有待探討,但這位東周時代的“女性”一定非常特殊是能肯定的,因而被人們很珍視的置于容器內。
巄嶼圖山城內出土的石刻造像又是另一種情況,據劉喜樹先生早前的統計,有七十八身/件,絕大部分殘缺不全。因為上千年來經過許多次地震、戰亂,也不排除人為故意砸毀,究竟是誰出于什么原因將這些殘佛像瘞藏于此,探索未知的領域也是博物館或文物的魅力。
10、韓城梁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
韓城梁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圖:渭南市文旅局官網
來到這個博物館,你可以在這里尋找失落的古芮國韶光。
韓城梁帶村芮國遺址發現于2004年,共有兩周墓葬1300座,出土金、玉、銅器等各類文物2萬6千余件,僅珍貴文物就有3千余件,其中國內首次重大發現的文物70多件,是陜西繼秦兵馬俑、漢陽陵之后又一重大考古發現,續寫和填補了我國兩周時期的歷史空白。
經過階段性發掘,考古工作者在韓城梁帶村芮國墓地發現金、玉、銅等各類文物兩萬六千余件,其中不少器物是在國內首次發現。兩周之際的梁帶村芮國墓地,是近十余年來國內發現的最重要的商周墓地之一,并在2005年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梁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于2018年2月正式開館,新館共分為上下兩層,展覽以考古成果為核心,以《古芮尋微故國韶光》為主題,從不同的角度,運用高科技手段,再現考古發掘現場和芮國風云。
博物館的明星展品之一是距今5000年的玉豬龍,這件藏品是目前國內發現最完整的一件。這件玉豬龍出土于黃河流域、距今2800多年的芮國國君夫人仲姜墓中。
在梁帶村芮國墓地出土的珍貴文物中,青銅器數量眾多,工藝精湛。在周代的禮樂制度中,鼎和簋的組合搭配通常可以顯示主人的身份與等級。28號墓出土的五鼎四簋是首次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