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壁古堡,位于山西省介休市龍鳳鎮張壁村,是中國現有較為完好的一座融軍事居住生產星象宗教活動為一體,罕見的古代袖珍“城堡”。
張壁古堡集中了夏商古文化遺址、北朝地道、金代墓葬、元代戲臺、明清民居等許多文物古跡,整個村子,遵循中國傳統古代星象和堪輿理念建造,地面布局與天上的二十八星宿相對應,故被稱為“中國星象第一村”,是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壁古堡
除了這些,張壁古堡還有一大特色,就是絢麗多彩的琉璃藝術。如果去張壁古堡旅游,一定要去這個博物館——琉璃視界博物館。作為山西首家琉璃藝術主題博物館,展館內有200余件琉璃藝術品,以“二十八星宿琉璃像”“十二圓覺”等為代表,人物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展陳藝術品色澤艷麗,用實力展現了“山西琉璃看介休”的說法。
介休琉璃是集陶瓷、建筑、雕塑為一體的綜合傳統手工藝術品,工藝獨特自成體系,造型準確、生動傳神,反映內容極富地域化、民間化和個性化特征蘊含有極為豐富的地域文化與吉祥喜慶的美好寓意。
而二郎廟的琉璃視界,用新穎的創意藝術手法,將二十八星宿用古法琉璃傳統燒制技藝打造出來,不僅是一次文化傳承的創新之舉,也是文物活化利用的創新之舉。
▲二郎廟二十八星宿琉璃像
張壁古堡二郎廟琉璃視界二十八宿像皆為琉璃等身像。
東方青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萁;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牽牛)、女(須女)、虛、危、室(營室)、壁(東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
南方朱雀七宿:井(東井)、鬼(輿鬼)、柳、星(七星)、張、翼、軫。
為什么在張壁古堡雕塑二十八星宿呢?這與張壁古堡被稱為“中華星象第一村”有關,古堡輪廓對應天上二十八星宿,村中至今仍能找到三十余處星象對應物,每一處對應物都有其美好的寓意。村里每年都會舉辦“祭星”活動,以表達對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除了二十八星宿,該博物館中還有許多琉璃藝術精品——
值得一提的是,兩尊琉璃關公(站像、坐像各一尊)像被山西博物院收藏,參加了由山西博物院與關公文化研究院、運城市文物保護中心聯合舉辦的“天下云長——關公文化展”。
張壁古堡·琉璃藝術
介休被稱為“琉璃藝術之鄉”,其中張壁古堡的琉璃是典型代表。
說起脊獸,張壁古堡有十一只琉璃脊獸,各個脊獸造型獨特,但是寓意很有來頭,大都有著消災滅禍、逢兇化吉的寓意和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美好祈愿。
古堡內寺廟殿宇大多琉璃覆頂,飛龍舞鳳,走獸奔馬,牡丹怒放,武士靜立,色彩華麗,工藝精美,歷數百年依然光彩熠然。
其中最有名的當屬空王殿廊下燒造于明萬歷年間的兩通孔雀藍琉璃碑,是中國古代琉璃燒造及配色藝術的民間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