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襄陽大成殿,位于襄城原襄陽五中校內,建于道光二年(1822年)。
襄陽大成殿,位于襄城原襄陽五中校內,日前正經歷再次修繕。這座古建筑,是原襄陽縣學宮的主體建筑之一,是祭拜孔子和辦學的場所,是襄陽城內保存最好的古代建筑之一,于1992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日前,這座年久失修的古建筑,正經歷再一次修繕。然而,有熱心市民向媒體反映,這次修繕違規使用了現代材料,修得讓人心疼。
質疑:200年歷史的大成殿應用古法修復
大成殿,史載重建于道光二年,現為襄陽五中校史陳列館。2005年,由襄陽五中退休教師李治和照管。
李治和稱,提到大成殿,不得不說襄陽縣學宮,提到縣學宮,又不得不說襄陽的古教育。原來,大成殿是縣學宮的一部分,而縣學宮就是古時的官辦學校。
大成殿,見證了襄陽古教育的輝煌與更迭。根據李治和考證,如今的大成殿,曾經歷過三次大的修繕:清朝同治年間、清朝光緒年間、1991年。“1991年,大成殿經歷了落架大修,這座古建筑起死回生!”李治和說,對于大成殿,他有著很深的感情。十二年的照管,他深知這座古建筑哪里漆面脫落,哪里漏風漏雨……
4月起,大成殿再度修繕。近兩個月過去了,李治和卻心疼起來。“難道195年前,修大成殿用過水泥?”李治和說,由于常常關注修繕進度,他和一些退休老教師發現了一些問題:維修殿頂部,使用了水泥;維修戧脊,使用了紅磚;大成殿北坡兩處漏水處,未見維修……
事實上,這些現代維修方法,有違《湖北省文物管理辦法》(后簡稱《辦法》)。《辦法》規定,古建設等文物保護單位,在進行保養、修繕或拆遷復原時,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不過,發現這些問題后,李治和卻不知向誰反映。李治和說,現如今,連工廠、養殖場等施工工程都會張貼項目公示,可如此寶貴的大成殿,沒有張貼公示,沒有說明工程名稱、維修項目、監理單位、工期及費用……“修繕本是好事,但修得不明不白,很有可能變成壞事。”李治和心有擔憂。
探訪:施工工人一問“三不知”
大成殿,位于襄城區積倉街2號,坐落于老五中校內。13日,楚天快報記者來到維修現場探訪。
此時,昔日大氣的大成殿,已被鋼架圍成了圈。施工現場,擺放了不少瓦片和一些現代紅磚。
根據李治和的指引,記者看到:殿頂大部已鋪好了瓦片,少部分裸露區域,平鋪的水泥清晰可見;大殿右后側的戧脊上,出現了幾塊紅磚,與灰色的殿頂顯得格格不入。
大成殿作為省保單位,為何不采取古法修復?值守工人稱,他上周才來到工地,并不清楚相關情況。
為何沒有張貼工程公示?施工單位是哪家?監理單位是哪家?工程何時完工呢?面對記者連番提問,值守工人依舊一問三不知。
文物部門:有違相關規定,但古法修復有難處
維修有違《辦法》,文物管理部門是否知情?為此,記者來到市文物管理處尋找答案。
市文物管理處主任鄒勁介紹,市文物管理處是此次修繕項目的招標方,修復由江蘇省古典建筑園林建設有限公司負責,監理單位為湖北亞太工程監理有限公司。
為何修繕使用了水泥、紅磚等現代材料?鄒勁稱,使用現代材料確實有違《辦法》,但這卻是“不得已”。
按照古法,大成殿的殿頂為灰背頂,使用的是密實的灰背,作為防雨防漏層。鄒勁說,若按照古法修復,一方面重量太大,一方面粘黏性較差,恐將對大成殿的整體結構造成影響。思量再三后,施工方決定使用少量水泥代替灰背。
之所以使用部分紅磚,一是施工方還將對紅磚進行涂抹,不會影響整體美觀,二是由于仿古磚需要古窯燒制,很難預定。
為何項目周圍沒有任何公示?鄒勁稱,不同于其他工程,文物修復項目有很多不確定性,一般是一邊修,一邊發現問題,故而沒有張貼公示,避免對市民造成誤導。
鄒勁舉例說,修復項目原定工期為90天,可在修復殿頂時發現,8個戧脊已全部朽掉,需要更換。如此一來,文物部門需要再度向省文物部門提交申請。“大成殿的修復項目預計持續至9月底。”鄒勁說,為了避免熱心市民擔憂,市文物部門將于近期張貼項目公示,告知市民施工單位、監理單位、預計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