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門樓,也叫牌樓,是古代建筑中具有紀念性和裝飾性的門洞式建筑物,通常用木、磚、石和琉璃等材料建成,上刻題字,中國古代常建于街道路口或廟宇、祠堂、衙署、橋梁、園林前。
中式門樓這一建筑形式之所以被現代人們所接受,主要是它固有的標志性和裝飾性。是中式設計中特色建筑之一,雕刻內容取材于中國傳統吉祥圖案及民間傳說,常見的雕刻圖案有:龍鳳呈祥、二龍戲珠、八仙過海、八仙慶壽、鹿鶴同春、松鶴長春、代代富貴、松鶴延年、富貴平安、榴開百子、金龍獻寶、麒麟吐玉書、獅子滾繡珠等圖案。
門樓是我國古代常見的傳統建筑,在古代,它被人們用來證明一個家庭貧富的象征,和那時候的門第等次是一個意思的。通常門樓都是依附于廳堂而建成的,是主人家的門面。
古建門樓也叫古建門樓牌坊,也有一些其它的叫法,比如仿古牌樓,仿古門樓,古建牌坊,古建牌樓等。據史料記載,北京曾有57座門樓,最有名的是東單門樓、西單門樓,東四門樓、西四門樓,前門五門樓,東、西長安街門樓等。現在,大多數牌樓均已毀壞或遷移。
門樓分類
1、王府門樓
王府大門是中國古代建筑的一種屋宇式宅門,等級高于廣亮大門、金柱大門等,用于王府,通常有三間一啟門和五間三啟門兩個等級,門上有門釘。
2、廣亮門樓
廣亮大門的門扉設在中柱之間,在檐柱之間、檐枋之下裝有雀替、三幅云等飾件,臺基較高。廣亮大門一般位于宅院的東南角,比不上王府大門顯赫氣派,但也有較高的臺基,門口比較寬大敞亮,占據一間房的位置。其重要特點是房山有中柱,在中柱上有木制抱框,框內安朱漆大門;門前有半間房的空間,房梁全部暴露在外,因而稱“廣梁大門”。在等級上僅次于王府大門,高于金柱大門,為高級官員人家使用。
3、金柱門樓
金柱大門是形制上略低于廣亮大門的一種宅門,也是具有一定品級的官宦人家采用的宅門形式。在規模上,金柱大門顯然比廣亮大門要小,門也窄,有的只有半開間。其他方面如大門的構造、屋頂、雕飾等,均與廣亮大門相同。在等級上低于廣亮大門,高于蠻子門、如意門,為官宦人家采用。屬于北京四合院宅門中的一種。
4、蠻子門
蠻子門是商人富戶常用的宅門形式。蠻子門與廣亮大門、金柱大門結構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將檻框、余塞板、門扉等安裝在前檐檐柱之間,門扉外沒有容身空間。磚雕裝飾彩繪也略顯遜色。形制等級低于廣亮大門、金柱大門,高于如意門,是一般商人富戶常用的一種宅門形式。屬于北京四合院宅門中的一種。
蠻子門是將檻框、余塞、門扉等安裝在前檐檐柱間的一種宅門,門扉外面不留容身的空間。其木構架一般采取五檁硬山式,平面有四根柱,柱頭置五架梁。宅門、山墻、墀頭、戧檐處做磚雕裝飾,門枕抱鼓石或圓或方并無定式,門框上有四顆門簪,沒有雀替。
5、如意門
如意門的基本做法是在前檐柱間砌墻,在墻上居中部位留一個尺寸適中的門洞。門洞內安裝門框、門檻、門扇以及抱鼓石等構件。如意門洞的左右上角,有兩組挑出的磚制構件,砍磨雕鑿稱如意形象(一稱“象鼻梟”)。門口上面的兩個門簪迎面多刻“如意”二字,以求“萬事如意”,這大概就是如意門名稱的由來。
如意門這種宅門形式,多為一般百姓所用,其型制雖然不高,但不受等級制度限制,可以隨意進行裝飾,它既可雕琢得無比華麗精美,也可以做得十分樸素簡潔,一切根據主人得興趣愛好和財力情況而定。也是北京四合院宅門中的一種,在等級上低于王府大門、廣亮大門、金柱大門、蠻子門,高于墻垣式門。
6、墻垣式門
除上述數種屋宇式大門外,在民宅中,采用墻垣式門者也不在少數。墻垣式門最普遍、最常見的形式是小門樓形式,它的樣式盡管很多,但基本造型大同小異,主要由腿子、門楣、屋面、脊飾等部分組成,一般都比較簡單樸素,也有為數不多的豪華小門樓,門楣以上遍施磚雕,雖不氣派但卻十分華麗,顯示房主人的富有和虛榮。
7、垂花門樓
垂花門是古代中國民居建筑院落內部的門,是四合院中一道很講究的門,它是內宅與外宅(前院)的分界線和唯一通道。因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稱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繪為花瓣的形式,故被稱為垂花門。
垂花門是指門上檐柱不落地,而是懸于中柱穿枋上,柱上刻有花瓣聯(蓮)葉等華麗的木雕,以仰面蓮花和花簇頭為多。因垂花門的位置在整座宅院的中軸線上,界分內外,建筑華麗,所以,垂花門是全宅中最為醒目的地方。
頤和園前面的門樓至今還保存完好,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它是皇家園林頤和園的標志。這座中式門樓有三間四柱七樓(間是指柱與柱之間的通道,樓是指飛檐起脊的頂部),是一座古典的中國木結構牌樓,由四根大柱架著三層額枋,上靠斗拱承托著各間的樓層。門樓正面寫著“涵虛”(指水)二字,背面寫著“罨秀”(指山)二字,表示門樓之后便是頤和園的湖光山色。門樓兩面彩繪金龍176條、金鳳36只,顯示了帝王所居瓊樓玉宇的富麗堂皇。
陵墓前的門樓以北京明十三陵南端的大石牌坊為最著名,它是進入陵園的第一座建筑物,為5間6柱11樓,全用一色漢白玉制成;石柱上雕刻著龍、獅、麒麟和其它怪獸,顯示了帝王的權力和威嚴。這座門樓寬28.86米,中間最高處14米高,為全國現存最高大的牌樓建筑之一。此外,北京朝陽區神路街至今還保留了一座獨特的三間七樓琉璃門樓。東城區雍和宮附近的國子監所在地成賢街的東、西牌樓已裝飾一新,非常壯觀。
牌樓的主要表現形式為兩柱三樓,四柱三樓,四柱五樓,四柱七樓,六柱五樓,四柱九樓,四柱11樓等。
第一種,跨度在5米-8米,這里屬于仿古牌坊比較小的跨度,一般適合于小路,沒大車通過,或者只有人通過。通常采用兩柱三樓,兩柱一樓的形式,比較簡潔好看。
第二種,跨度在8-12米的路面,這類仿古牌坊跨度屬于比較建造兩柱三樓也可以,四柱三樓也可以。相對來說都是建造四柱三樓要好看一些。
第三種,跨度在12-16米的路面,這樣的路面做仿古牌坊四柱三樓是屬于大眾化的,也是做的最多的類型,16米的跨度考慮到牌樓的主次之分,中間可以過大車,兩側可以通行其他小車或者人行。
第四種,跨度在16-20米的路面,仿古牌坊四柱三樓,或者四柱五樓,四柱七樓屬于比較大型的跨度,這樣的跨度屬于鄉鎮道路或者比較大型的景區或者寺廟采用,建設完畢之后相當的有氣勢。
第五種,20米以上的仿古牌樓門樓屬于超大型的牌樓,對于施工難度工藝也是不小的挑戰,所需的資金也不是小的數目,需要有一定的實力!大家還是量力而行。
門樓是一家一戶的總甬道,又是主人的“門面”,直接反映主人的社會地位、職業和經濟水平。傳統民居的門樓雕刻精美,多有講究,可隨著時代的發展,門樓的作用漸漸被遺忘,門樓的美麗也鮮有人會欣賞,但隨著復古風的興起,門樓建筑也隨之逐漸興盛,越來越多人開始建起了門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