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已有千年的歷史了,當時的宋朝繁華而開放,“八荒爭湊,萬國咸通”,不但商業氛圍十分濃郁,文明程度也達世界水準。
所以宋朝人的周末生活也是相當豐富自在,令人羨慕,今天帶你“穿越”到宋朝去看看!
穿越宋朝
今天大多數的歷史學家都相信,大約在11世紀發生了一場“唐宋變革”:中國歷史從中世紀的黃昏轉入近代的拂曉時刻。
宋朝的社會、經濟、科技、法政均達到了相當的文明程度,接近現代,宋朝人過著“宋瓷一樣精致的生活”。
當時的宋朝,繁華而開放,“八荒爭湊,萬國咸通”,商業氛圍十分濃郁,文明程度也比其他國家高。
宋朝人的周末生活,也是相當豐富自在,令人羨慕,可能比你的周末還小資呦,不信?敢不敢來對比一下?
宋朝人的精致早餐
清晨,大宋的百姓會在報時人的鐘聲中醒來,然后洗臉、刷牙,吃早點。
過程雖然和現代人類似,但宋人對生活小細節的追求一點不比現代人遜色。
流傳至今的一些生活小物件最有說服力,比如,牙刷。
是的,你沒有看錯,宋朝已經有了牙刷,而且材質很霸氣有木有?洗漱完畢后大家就陸續上街吃早餐了。記住,是上街,而不是在家里煮面條!
據《夢梁錄》記載:宋朝的百姓尋常家里都不開灶的,每天早上都會有許多早點的鋪子熱鬧營業,一二十文錢就可以買到“灌肺”、“炒肺”、粥飯之類的早點。
早飯過后,如果天氣好的話,正是踢足球的好時機,當然,宋朝人管它叫做蹴鞠。
對此宋代詩人陸游的《殘春》曾寫到:“鄉村年少那知此,處處喧呼蹴鞠場”。
要說這運動這么火爆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是宋太祖大大起的頭啊。
一些體力不佳的文人們,會選擇更為儒雅的高爾夫,也就是“捶丸”,和現代一樣,這種運動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征。
吃頓好的午餐很有必要
運動了一早上,消耗這么大,中午當然少不了吃頓好的。
據《東京夢華錄》載:“在京正店七十二戶,其余皆謂之腳點”。
也就是說大飯店就72家,還有數不清的小餐館、小食店……簡直是吃貨的天堂!
透漏個小秘密:吃飯的時候不僅有人幫忙倒酒,還有歌姬獻唱助興呦~
下午點杯茶,聽聽曲
現代人講究午睡,吃過午飯后不一會兒就頭暈腦脹,非要小瞇一會兒下午才有勁兒。
有時候,瞇著瞇著,一下午就過去了……
但宋朝人對午睡的概念不強,午飯過后,正是嘮嗑、聽歌、喝茶、憧憬人生的好時光。
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宋代“瓦舍勾欄”十分之多,僅汴京就有“大小勾欄五十余座”,有的甚至“可容數千人”。
所謂瓦舍勾欄,其實就是宋朝時期一些大城市固定的娛樂場所,也是宋元戲曲在城市中的主要表演場所,相當于現在的戲院。
若是“大小勾欄五十余座”記載屬實的話,目測已經達到了演唱會的規模,小唱、嘌唱、諸官調、雜劇,多種曲目供君選擇,時下最流行的曲目在這里都可以聽到。如果有閑錢,還可以點歌哦!
斗茶,填詞寫作
在北宋初年,宵禁就已經完全解除了,從此宋朝人民就過上了燈紅酒綠的夜生活。
在汴河虹橋的附近有很多茶館,有錢人經常來這“斗茶”,奪魁者一般都會贏得茶館獎勵的一壺龍井。
若是餓了,繁華的街市上隨處都有售賣晚餐的小攤。
《喻世明言》載:“入來茶坊里坐下。開茶坊的王二拿著茶盞進前,唱喏奉茶。那官人接茶吃罷,看著王二道:‘少借這里等個人。’王二道:‘不妨。’等多時,只見一個男女,名叫僧兒,托個盤兒,口中叫:‘賣鵪鶉馉饳兒!’官人把手打招,叫:‘買馉饳兒。’”
馉饳,是古代的一種面食,相當于我們如今的“餛飩”。
宋代很多文字記載上都有提到過吃馉饳,可見是當時的一種流行小吃,就好像現在我們到處都可以看到的沙縣小吃吧。
吃飽喝足就可以回家休息啦,若是意猶未盡,還可以挑燈作詞,記錄下一日中難忘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