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材料劃分
夯土地面是歷史上最早的地面做法,采用純凈的黃土夯制而成。后期發(fā)展為灰土地面,直至清代,磚塊的大量生產(chǎn),夯土地面才逐步減少使用。古建筑地面主要以墁地(磚料)做法為主,石活地面為輔,很少見到夯土地面。本文主要以磚、石兩大類為主,解構(gòu)古建筑地面。
01、磚作地面
磚的應(yīng)用較為廣泛,有普通的地磚,也有較高級的金磚。磚墁地包括方磚和條磚。
方磚:采用平面尺寸為方形磚料所鋪砌的地面,有尺二、尺四、尺七方磚以及金磚。
條磚:采用平面尺寸為長方形磚料所鋪砌的地面,有城磚、地趴磚、停泥磚、四丁磚、開條磚等。
以磚的質(zhì)量用途分為城磚和方磚。城磚質(zhì)地堅實,稱為停泥城磚。由于不宜細磨,所以多用在墊層和隱蔽部分。方磚從制作工藝分為普通方磚和澄漿方磚。澄漿磚在制培前先將泥土浸泡,經(jīng)過沉淀,澄出上面的細泥,晾干后做培。澄漿磚質(zhì)地細,適用作干擺細磨的面磚。
用磚鋪裝地面叫做墁地。磚墁地有四種做法。
1:細墁地面:磚料經(jīng)過砍磨加工,加工后的磚規(guī)格統(tǒng)一、棱角完整,有如砌墻“磨磚對縫”的效果。地磚經(jīng)過桐油涂刷后(有的上面還需要打蠟),鋪墁的地面灰縫很細,地面平整光潔,美觀耐用。
此做法多用于大式建筑的室內(nèi),宮殿建筑和講究的宅院。室外也可用,但一般限于甬道、散水等主要部位,極其講究才全部采用細墁。室內(nèi)細墁地面一般使用方磚,按規(guī)格不同有“尺二細地”、“尺四細地”(尺二細地一般適于小房間室內(nèi)地面,尺四細地一般適于配房室內(nèi)地面)。小式建筑的室外細墁地面多使用方磚,大式建筑的室外細墁地面除方磚外,還有城磚。
2:倘白地面:是細墁地面的簡易做法。其特點是磚料只磨面,不磨肋,使用這種磚墁成的地面叫倘白地面。操作程序可與細墁地面作法相同,也可稍簡化些。墁好后的外觀效果與細墁地面相似。因此除比較重要的建筑和重要部位用細墁磚外,其他多用倘白地面。
3:金磚墁地:是細墁地面作法中的高級作法。其磚料使用質(zhì)量最好的金磚(金磚,并非是用真的金子做的磚頭,而是大型號的方磚的“雅稱”),質(zhì)地極細、堅如鋼鐵、潤如墨玉、敲之鏘然,做法也更加講究,多用于重要宮殿建筑的室內(nèi)。
4:粗墁地面:磚料不需要砍磨加工,地面磚的接縫較寬,磚與磚相鄰的高低差和地面的平整度都不如細墁地面那樣講究,顯得粗糙一些,多用于一般建筑的室外,在簡單建筑中也用于室內(nèi)。在大式建筑中,多用城磚或方磚糙墁,小式建筑多用方磚糙墁。普通民宅可用四丁磚、開條磚。
02、石作地面
古建筑石材地面常用于室外檐廊、臺階、甬路、石橋地面、牌樓地面。按材質(zhì)和作法有條石地面、石板地面、毛石地面、石子(卵石)地面。
條石地面:是以規(guī)矩的條石砌的海墁地面。常用于庭院、廣場類形式的使用。
石板地面:是以各種不規(guī)則的青石板鋪砌的地面,以整磚或斷磚鋪砌,根據(jù)磚的長短量材而用,鋪成人字紋等圖案,多用于園林。
毛石地面:以毛石(花崗石)鋪成的地面,多用于園林和民間路面。
石子地面:用鵝卵石鋪墁的地面,用于園林庭院,形式以磚、瓦嵌成各種花紋。
按位置劃分
地面可分為室內(nèi)地面和室外地面。
01、室內(nèi)地面
室內(nèi)地面通常由墊層(基層)、結(jié)合層和面層磚組成。普通的磚墁地面多以素土夯實后直接作為墊層。重要的宮殿建筑常以墁磚的方式作為墊層,層數(shù)可由三層多達十幾層,立置與平置交替鋪墁。每層磚之間不鋪灰泥,每鋪一層磚灌一次生石灰漿,稱為“鋪漿做法”。磚墁地的結(jié)合層大多采用摻灰泥,細墁地面在正式鋪墁之前還要在泥上澆白灰漿,粗墁地面不再澆漿。
02、室內(nèi)樓面
古建筑二層或多層樓面閣樓建筑中樓面一般由承重梁、楞木、木板墊層及木地板面層組成。古建筑樓面要求必須堅固穩(wěn)定,因此要考慮樓板下面承重梁的大小及間距。一般樓面的梁直徑不應(yīng)小于15cm,中心距離不應(yīng)大于60cm。其上架設(shè)楞木,楞木截面多為方形,講究的做法還可以在下面樓層做天花板,使上部樓層結(jié)構(gòu)隱蔽。地面一般采用木地板或者方磚鋪地,古建筑地面層做木地板就必須做防潮架空層。
03、室外地面
室外地面根據(jù)所處的不同位置又有相應(yīng)的名稱,如甬路、散水、海墁等。甬路是庭院的道路,重要宮殿前的主要甬道用大塊石料鋪墁的叫“御路”。散水用于房屋臺明周圍及甬路兩旁。海墁是指室外除了甬道和散水之外的所有空地全部用磚鋪墁的作法。在四合院中被“十”字甬路分開的四塊海墁地面俗稱“天井”。
甬路:
專指大型院落或墓地中間,正對著廳堂或墳丘等主要建(構(gòu))筑物的磚石鋪砌的道路,后泛指用磚石材料鋪砌而成的道路。
1)磚墁甬路:可以分為大式甬路和小式甬路。大式甬路鋪墁道路用方磚、城磚,主要由甬路和散水組成;小式甬路鋪墁道路用方磚及條磚,只出現(xiàn)甬路,沒有散水。
2)石墁甬路:主要是大式甬路,鋪墁道路用方磚、城磚、方石、條石。石墁甬路主要有普通石墁甬路和御路石甬路兩種形式,普通石墁甬路由中心道路加兩側(cè)散水組成,御路石甬路由中心御路石和兩邊甬路以及兩側(cè)散水組成,甬路與散水之間栽牙子石。石墁甬路與磚墁甬路都應(yīng)該做成“魚脊背”形,即中間高兩邊低,以便于排水。
3)雕花甬路:是大式甬路的一種特殊做法,指配有花形圖案散水墁的甬路,由中心甬路和兩側(cè)散水組成。其散水或用雕刻有花飾的方磚墁成,或是鑲砌由瓦片組成的圖案集錦,或是用有顏色的石子擺成各種圖案等。雕花甬路多用于宮廷園林中的主要甬路。
花磚:即帶有雕刻的方磚,用于局部地面,不適宜大面積使用;
瓦條集錦:指在散水位置用瓦條組成圖案,瓦條之間再鑲嵌卵石;
花石子:是用卵石直接排成圖案,圖案以外部分用其他顏色的卵石鑲嵌。
散水:
散水是用磚或石鋪墁于建筑臺基周邊或室外甬路兩側(cè),且?guī)в蟹核呐潘畼?gòu)造做法。其寬度應(yīng)根據(jù)出檐的遠近或建筑的體量決定,以從屋檐流下的水最好能砸在散水上為原則。一般要求散水寬大于回水的距離。
04、園林地面
主要指園林景觀環(huán)境中出現(xiàn)的園路、景觀節(jié)點等位置的地面鋪裝。一般在庭院或園林環(huán)境的鋪地中,常用黑、白卵石子與瓦條、石條或整形石板、碎拼石板拼砌成各種花紋圖案。地磚形式有方磚、條磚、六角形、八角形等,其鋪地砌法種類多樣,套八方、拐子紋、人字紋、丁子文、方勝圖案、冰裂紋等。此外,異形磚排列形式常用龜背錦、車輞形、八卦錦。園林中也可采用“大式小作”,即可適當(dāng)采用小式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