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廳毓秀七百春秋留方史,十八井泉無數風流頌古今。有著七百多年歷史的九廳十八井,你知道為什么會叫這個名字嗎?
九廳十八井,屋名東升圍,正如其名,這座圍龍屋就如同興寧古城東方旭日,緩緩升起,充滿希望。
東升圍,位于興寧市寧新街道東風居委,于1279年建成,系羅氏四十六世洪德公第十八子小九公興建,距今已有730多年歷史。東升圍坐北朝南,為三堂六橫三圍圍龍屋,是興寧境內歷史最悠久的圍龍屋之一,屋內有9個廳,18個天井,故稱為九廳十八井。
興寧東門羅開基祖小九公,名君姿,字盛齡,生于南宋理宗景定二年(1261年),卒于元順帝至正三年(1343年),原籍福建寧化石壁村,派分江西寧都鴉鵲林。南宋末,由貢生任廣東循州(今龍川縣)學正,任滿回家途徑興寧,因見山水悠然,沃野豐裕,遂筑室縣城東郊落業,即今九廳十八井屋,意為紀念其父洪德公九妻十八子。
九廳十八井是典型的客家圍龍屋,分上、中、下三堂,堂與堂間以天井分隔,寬敞明亮,裝飾樸素典雅,每一處都散發著古建筑的魅力。梁架之匾,則彰顯其文脈,如中堂左邊梁架懸掛文魁匾,右邊為舉人、欽點進士及內閣中書匾。屋中還有多對對聯,且多刻于木板,書法精倫,懸掛于堂柱及堂面,如“忠孝流芳千千世,讀書傳家萬萬年”,“澤沛先濡當思永繩仲素業,源流學士還期遠接孟郊風”,時刻告誡著后人要忠孝、勤學。
九廳十八井人丁興旺,寧新一帶的花螺墩長興圍、老逢昌等羅姓圍屋的祖先最早均是從九廳十八井遷出,所以此處也是興寧大部分羅姓居民尋根問祖之地。
每年賞燈,九廳十八井總是熱鬧非凡,請花燈、舞龍獅、唱大戲、擺酒宴、行酒會等諸多活動展現客家文化特色及內涵。
東升圍于2009年8月被興寧市人民政府評為“興寧市十大古民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