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南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惡劣,降水稀少,民居大多利用地形地貌,使用生土材料修建而成,房屋修建方式靈活,既有土木結構瓦房、高房子、也有各式窯洞。院落大多為封閉式夯土墻合院及土堡子建筑。民居形態(tài)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特征。主要有以下類型:
1.夯土墻城寨(堡子)
土城堡、寨類建筑多分布于固原市原州區(qū)、海原、隱德、西吉等地,是在戰(zhàn)亂年代,豪紳富戶為了聚眾自保而修筑的防御性居住形制。四周用封閉厚重的夯土墻作圍護,外墻自下而上明顯收分,呈梯形輪廓。多采用合院式布置,寬敞明亮,穩(wěn)固而頓實。
堡寨與普通的民居的區(qū)別僅在于外墻的尺度與外墻所國合的面積大小。前者是模仿城墻作為外墻,模仿城池的尺度來建造堡子的大小;后者在尺度與規(guī)模上較小。堡子內部也按合院來布局,房屋無異于普通房屋。
2.單坡頂土木結構瓦頂房子
單坡頂土木結構房子墻體一般山墻和后墻下部分用生土夯筑,上部分用土坯砌筑加高。前墻用土坯砌筑,也有全部墻體采用土坯砌筑的。屋頂坡度小,房脊駝于后墻頂端。
3.兩坡水型土木結構瓦頂房子
兩坡水型土木結構房子墻體全部采用土坯砌筑,四周墻體底部砌筑3到5層青磚,俗稱“堿磚”。更高級一點的在前墻兩邊做上端墻,稱“碼頭子”。前后墻等高,山墻上部呈三角形,房頂中間隆起成房脊。屋脊處重點裝飾磚雕花紋。
4.高房子
西海固民居常在院落某一角落的正方形土墩上或者兩間箍窯上再加一層小房子,俗稱“高房子”。高房子建筑形態(tài)是邊塞軍事堡寨的角樓演變而來。高房子在戰(zhàn)亂時,被人們用來登高望遠,起防御作用:人煙稀少、畜牧業(yè)發(fā)達時利用高房子瞭望散放在野外的牛羊;后來多用它儲藏物品。
高房子在造型上起到了豐富天際輪廓線的裝飾功能,活潑了村莊的空間。大小以院落尺度為準,隨主房的朝向,一般位于院落的一隅。
5.靠崖式窯洞(刨窯)
靠崖窯洞多分布于干旱少雨的山坡、土塬邊緣地帶。窯洞依山崖
等高線而建,多孔窯洞按自然地形呈曲線、折線形排列,減少士方又順于山勢,窯洞前是開闊的平地,洞口多用土坯、磚塊砌成拱形門樣。根據(jù)山坡面積大小和山勢高度,可布置幾層臺梯式窯洞。靠崖窯是寧南山區(qū)較為普遍的民居形式之一。
6.下沉式院落窯洞
多分布在彭陽涇源兩縣南部,較少見。下沉工窯洞主要分布于黃土塬、丘陵地區(qū),窯洞修建就地挖出一個方形地坑,形成閉合的地下四合院,然后在四壁上開挖窯洞,并利用一個壁孔開挖坡道通向地面為大門通道。
7.夯土墻式箍窯
夯土箍窯是一種拱形無覆土民居窯洞,外觀呈圓拱形,構成極富地域特色的窯洞類型。先用土坯或夯土筑兩道平行墻,在兩道墻上面用土坯和泥漿砌起拱形的窯頂。兩墻間跨度2.5到3米不等,長5至7米,穹頂最高處距地面4.5米。穹頂內外表面均用細草泥抹面,表面整潔平滑,上無覆土。窯門置于一側墻的中間,門兩側有窗戶。門窗頂部也做成圓拱形。兩端山墻頂上有汽窗。,內部空間狹小,冬暖夏涼。
土坯(胡基)是當?shù)仄毡椴捎玫钠鲋牧希僚鞴に囈彩俏骱9剔r民不可或缺的手藝。箍窯最講究打土坯(胡基)。好的土坯就是一座好的箍窯。當然,再好的箍窯,堅固性很差,經(jīng)不起地震,防雨也存在問題,不具有耐久性。
8.土圓倉
農家院落附屬功能,多用于存儲農具、農作物,位于院子的一側,土用長麥草和泥漿壘筑而成。上世紀六十年代生產隊時最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