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五臺山了呦~
快來參加首期園林古建高端人才游學班大追蹤!
2017年6月15日,國家文物局原副局長張柏和原建設部科技司外事司司長,重慶建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先逵分別作為當天游學班老師主講了各個時期的古建筑結構特點、彩塑、木雕、石雕等相關行業知識。
五臺山大螺頂
菩薩頂大文殊殿
文物保護工程分為:保養維護工程、搶險加固工程、修繕工程、保護性設施建設工程、遷移工程等。
顯通寺銅殿
顯通寺無量殿
大塔院寺
佛光寺之名遠揚千里之外,在于它重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的主殿東大殿。它的發現,它的聲名,它的命運,與梁啟超的長子、我國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及其夫人林徽因密切相關。
佛光寺
佛光寺大殿坐東朝西,最東的高地高出前部地面約十二三米。面闊七間,進深四間,單檐廡殿頂,總面積677平方米。大殿外表樸素,柱、額、斗拱、門窗、墻壁,全用土紅涂刷,未施彩繪。
同時佛光寺大殿也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唐代木構建筑暨第二早的木結構建筑(僅次于五臺縣的南禪寺大殿)。它雖然比南禪寺大殿晚七十五年,但規模遠勝于彼,且在后世修葺中改動極少,所以國內一般都將東大殿作為仿唐建筑的范例。也被被建筑學家梁思成譽為“中國第一國寶”。
南禪寺
南禪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距今1200多年。寺宇坐北向南,占地面積3078平方米,寺內主要建設有山門(觀音殿),東西配殿(菩薩殿和龍王殿)和大殿,組成一個四全院式的建設,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木構建筑。
三角窗棱
無粘合劑砌墻
大殿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結構建筑,寺中唐代雕塑精湛,堪稱唐代雕塑藝術的珍品,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藝術價值。
院南北長60米、東兩寬51米多,寺內現分東、西兩院,有殿宇6座,除主體建筑大佛殿三間是唐代原物外,山門內的四合院中,東、西配殿,即建于明代的龍王廟和建于清代的觀音殿、菩薩殿。東跨院全為僧房,也是明、清時期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