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注重養生。但如果對中醫理論一無所知,這樣的養生不會讓你變得健康,反而損害了身體,浪費了金錢和精力!
比如說食療。“名家”今天鼓吹枸杞美顏,明天大贊秋葵抗癌。很多人從不知道自身體質是否適合就跟風消費,結果別人的仙丹,成了自己的毒藥。
比如說祛濕。脾胃虛寒的人若不加分辨,一味喝偏寒性的祛濕茶湯,身體只會越祛越濕。
再比如艾灸。你可知道,陰虛火旺的人,艾灸是大忌!
真想要身體好,不如自己稍稍學點養生知識。一來認清自己的體質,明白各種食材、藥物的屬性是否與自己相合。二來幫助我們預防和治療疾病,少花冤枉錢。古文晦澀難懂,怎么辦?
在此,小編誠意推薦這套已有5000年歷史的彩色圖解《中醫六大名著》,彩色圖解、圖文并茂、簡單明了、通俗易懂。一套書把養生智慧都說盡了。
理論經典,國醫養生“六大名著”
這套書包括《黃帝內經》《本草綱目》《神農本草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辯》六本。
它們已有幾千年歷史,但至今依舊被人們廣泛應用,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
《黃帝內經》是我國中醫理論經典,被稱為“醫學之祖”。
南懷瑾說:《黃帝內經》,它不只是一部醫書,它是包括“醫世、醫人、醫國、醫社會”,所有的醫的書。
《神農本草經》是中國人用了五千年的養療大典。我國現存較早的藥學專著,是中醫藥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
市面上的暢銷藥板藍根、川貝枇杷膏、藿香正氣水等都是依據書中的配方調制。
《本草綱目》精選1200種實用、有用的藥物,是中華醫庫中的一部食物養生學及藥物學巨著,被譽為“東方藥學巨典”。
《金匱要略》是我國東漢知名醫學家張仲景所著,是我國現存較早的一部論述雜病診治的專書,原名《金匱要略方論》。“金匱”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訓和實錄的地方,意指本書內容之珍貴。全書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載疾病60余種。
《傷寒論》是一本方書,它里面有兩百多張處方。這些方很古老,它的配方非常的嚴謹,雖然只有幾味藥,有的兩味藥三味藥,有的四味藥五味藥,大多數是七味藥八味藥這些方子。方子不大但是非常有效,堪稱一本奇書。
《溫病條辯》為清代吳瑭所著,是中醫學文獻中一部比較系統的溫病學專著,它的問世,標志著溫病學理論的進一步成熟,更為發展和豐富中醫學做出了貢獻。因此,中醫界一些人認為,本書是中醫必讀書之一,與《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并稱為“四部古典醫籍”,并作為高等院校必修課程。
目前,眾多985、211高等院校的中醫藥系把這幾本列入必修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