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山,享譽盛名的道教名山,自葛洪開山以來,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既為道教名山,必有濃厚的道教文化,而三清宮正是山中標志性建筑。
三清宮,東倚聚仙臺,南靠九龍山,西鄰演教殿,北踞龜背石,占據了三清福地藏風聚水的最佳風水寶地。
三清宮景區是三清山厚重人文景觀的薈萃福地,也是三清山道教古建筑群的“露天博物館”,范圍上至“九天應之府”,下至“風門”。
三清宮景區古建筑群的“先天八卦”布局方式非常值得細細玩味,它是整個布局的核心,其它建筑圍繞這個核心往八方輻射,各占一卦的位置。
一直以來,三清宮香火旺盛。現今的三清宮為明代所建,前殿后閣,左右廂房,兩層兩進。
整個殿內梁、柱、墻、池、門都以花崗巖琢磨鋪造為主,鑲嵌的嚴絲密縫,是古代建筑藝術的精品之一。
三清宮里面供奉著道教的上清靈寶天尊、玉清元始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位神像。
建筑風格是典型的道教風,三層飛檐,三個門洞,體現道家主張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哲理。
道教建筑體現了道家“道法自然”的運用和對“天人合一”的追求。人文、自然景觀渾然交融,不分彼此。
它也許不夠華麗,但是經歷了800年的風霜,歷史底蘊不是隨便一座華麗的道觀所能比擬的。故有人說,去了三清山,必到三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