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文化遺產日主會場活動相約古都洛陽
5月25日,國家文物局召開2017年第二季度新聞發布會。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顧玉才對外發布,今年文化遺產日的主題是:文化遺產與“一帶一路”,主場城市活動將在河南省洛陽市舉辦。
顧玉才表示,自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我國“文化遺產日”。2017年,經國務院批準,調整設立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年圍繞“文化遺產與‘一帶一路’”這個主題,遺產日前后,各地區、各文博單位將結合實際,本著廣泛參與、厲行節約的原則,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博惠民宣傳活動。
主場活動六大亮點
文化遺產與“一帶一路”論壇
6月10日上午,邀請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駐華使館、有關國際機構、相關部委、絲綢之路中國段世界遺產管理機構代表等參加論壇。
借助文化遺產日活動論壇的平臺,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促進文化遺產助力“一帶一路”建設,促進絲路沿線各國和社會各界加倍重視文化遺產保護,讓公眾更深入地了解文化遺產,更廣泛地參與到遺產保護中來。
“一帶一路”大遺址保護分論壇
6月10日下午,邀請相關省市區文物局代表、相關專家參加。“十一五”以來,我國大遺址保護和考古遺址公園建設走過了十余年,取得了豐碩成果。本次文化遺產日主場城市活動分論壇以“新形勢下的大遺址保護和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運營管理創新實踐及探索”為主題,交流討論、分享經驗,為“一帶一路”大遺址保護管理與發展建言獻策。
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奠基
6月11日上午,在洛陽偃師市二里頭遺址博物館選址現場舉行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奠基儀式。
二里頭遺址博物館項目被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是國家的重大文化工程。該項目旨在促進開展文明與國家起源領域的國內外學術交流,持續推動二里頭遺址考古發掘、整理、研究和展示工作,使文物保護成果惠及民眾。博物館規劃占地200余畝,建設總規模約3萬平方米。當地計劃,在國家相關部門的支持下,該館要建成全國大遺址保護、展示和利用的示范,以及早期中國國家形成和發展研究展示中心、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歷程與成果展示基地、考古遺址公園建設與運營典范,提升國家文化影響力,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與民生改善。
“絲綢之路與中原”文物展
6月10日在洛陽博物館開展,圍繞“絲綢之路與中原”這一主題,精選了從史前至明清的各類相關文物200余件(組),免費與觀眾見面。
中原是華夏文明起源與發展的核心區域。洛陽地處華夏腹地,先后有十三個王朝在此建都,作為連接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草原絲綢之路與萬里茶道的重要樞紐,在絲綢之路發展歷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絲綢之路與中原”文物展通過五個展覽單元,展示絲綢之路的形成、發展歷程和在促進文明互鑒交流中的作用。
文化遺產公開課等青少年活動
6月10日前后,國家文物局在洛陽舉辦多場面向公眾、尤其是面向青少年的文化遺產知識普及宣傳活動。有面向高中生的“一帶一路”文化遺產知識競答,有面向中學生的文化遺產公開課,有面向小學生的考古夏令營,有面向大眾的公眾考古沙龍等等。
國家文物局自2015年起舉辦面向社會公眾的文化遺產公開課,對普及文化遺產知識,激發保護熱情起到良好的社會反響。
三大展覽展現絲路遺珍
絲路遺珍—絲綢之路文化遺產圖片展
6月10日在洛陽博物館開展。展覽以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33處遺產點為主要內容,通過攝影作品展示世界遺產“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各遺產點的保存狀況和形象。
丹青記憶守望家園—中國文化遺產美術展
6月10日在洛陽博物館開展。主要以中國首批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六處遺產地、洛陽的世界文化遺產和目前正在申報的遺產項目為創作主體,分為世界遺產在中國、世界遺產在洛陽、未來的世界遺產等部分展出。
絲路文明的傳承與發展——古代壁畫修復成果展
6月10日在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又名河南壁畫館)開展。展覽以河南尤其是洛陽地區發現的唐至清49幅壁畫及部分彩繪磚雕為主要內容。
另外,國家文物局官方微博、微信、網站以及中國文物報將配合遺產日活動推出微視頻征集、線上互動問答、專刊報道、櫥窗展示等,中央電視臺等多家媒體也將以制作播出遺產日專題節目的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和參與到活動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