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銅鏡和青銅器一樣,一般是含錫量較高的青銅鑄造。宋代以后黃銅鏡逐漸流行。其背面一般鑄銘文飾圖案,并配鈕以穿系,正面則以鉛錫磨礪光亮,可清晰照面。
神獸紋銅鏡(東漢)
這種材質經過上千年的洗禮,都會變得銹跡斑斑,正面已經無法看清楚了。而銅鏡背面的精美雕刻,才真正展現了時代特點和藝術價值。如商周時期的素鏡、重環鏡、鳥獸紋鏡;春秋戰國時期的云雷紋地蟠螭連弧紋鏡;漢代的日光鏡、博局鏡、四乳對鳥紋鏡、連弧紋清白銘銅鏡;唐代的宴樂狩獵紋銅鏡、雙鸞鏡、寶相花紋銅鏡等,均制作精良,形態美觀,是中國古代青銅藝術文化遺產中的瑰寶。
菱花紋銅鏡(唐)
銅鏡最早是貴族才能使用,到秦漢時期銅鏡就慢慢的走向民間,而且無論數量還是裝飾都有了質的飛躍,其工藝精良,質地厚重,圖紋華麗,鏡背銘文圖案豐富多樣。
鸞鳳牡丹紋方形銅鏡(唐)
唐代是銅鏡藝術最后的高峰,這一時期的銅鏡裝飾華麗,鎏金、包銀、彩繪、螺鈿等等應有盡有。宋代以后銅鏡繼續沿用,但無論材質還是藝術和早期已不可同日而語。到明清時期,隨著玻璃鏡的誕生,銅鏡便逐漸淡出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