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北京有個特殊的歷史符號——“墳”地名。比如公主墳兒、八王墳兒、索家墳兒……老北京實行土葬,望族大戶兒又講究厚葬,顧名思義這些地方就是這戶姓氏人家的墳地。今兒小編就給您念叨念叨咱北京這些個“墳兒”。
公主墳
《清史論叢》中記載:該墳埋葬的并非真正的公主,而是順治皇帝母親的義女—孔四貞,大清朝僅有的一位漢族公主。
孔四貞的父親孔有德,原為明朝將領,后來投降了清廷。“從龍”入關后,率兵馳騁疆場,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并抓獲明宗室王公,竭力效忠清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順治皇帝視他為開國良將,曾多次給予重賞與表彰。
順治九年。孔有德率部南征柳州,與明朝將領李定國交戰失敗,最后于桂林和他兩位夫人一起自殺身亡。年幼女兒的孔四貞被順治皇帝的母親孝莊皇太后認定為義女,留在宮中撫養,并封她為和碩公主。
孔四貞長大后嫁給內務大臣孫延齡為妻。孔四貞去世后,清廷以隆重的葬禮相待,將她埋葬于此,并稱之為“公主墳”。
鐵獅子墳
與以墳主的姓氏身份命名不同,鐵獅子墳是以一對鐵獅子命名。獅子自東漢以來一直作為帝王公侯陵寢鎮墓的神獸,多為石獅,鐵獅子很少見。這對鐵獅子鎮守的墓主究竟是何人,已經很難查考。那對兒鐵獅子后來一直擺在東門口,成為北師大新校舍家屬宿舍大門的標志。1958年大煉鋼鐵時,這對鐵獅子未能幸免,被送進了煉鐵爐。
真假索家墳
西直門橋往北一帶叫索家墳,就是清初康熙四大輔臣之首索尼家的墳地。墓主就是索尼的孫女、保和殿大學士太子太傅索額圖的長女,一名7歲夭折的女孩,當地人稱之為“姑娘墳”。現在這個地方應該在現在在今典花園附近。
門頭溝大峪村附近也有一索家墳,經證實埋葬的是索尼的長子噶布喇和他的夫人。這二位就是康熙皇帝的皇后赫舍里氏的父母。索家本打算憑借這個皇后打下自家的世世榮華,把門頭溝的索家墳修的非常奢華,想讓此地成為索家今后嫡子孫安息之地。不曾想赫舍里氏紅顏薄命,外加兒子參與奪位戰爭,使索家過早失去了皇族的寵幸。所以京西門頭溝的索家墳也就只埋葬了噶布喇夫妻倆,后世索家人就舍去了偏遠的京西,把過世的家人們都埋在了西直門外的索家墳。
八王墳
八王墳,位于今日北京東四環四惠橋西南側的通惠河北岸。這里,曾經埋葬著清朝的“八王”阿濟格。阿濟格是努爾哈赤的第十二子,一直是清早期驍將。順治元年阿濟格被封為英親王,排位第八。1651年,多爾袞病死,阿濟格密謀承襲攝政王位,事泄遭幽禁,后被賜死——其骨灰埋葬于通惠河畔一處荒涼之地,即后世所謂之“八王墳”。
隨著長安街向東西兩側延長,開通了八王墳到公主墳的“大1路”公交,八王墳成了交通網的主干線上的著名節點,成為家喻戶曉的地名。
而今的八王墳,以大望橋為中心,西接建國路,東啟京通快速路,南北縱貫西大望路;地鐵1號線橫穿于此,設站點“大望路“。八王墳的地名也就漸漸被大望路所取代。
勁松—架松墳
“勁松”原叫“架松墳”因其墓地上有六棵古代的龍松,彎曲著主干有架木支撐而得名。當年是北京著名的旅游勝地之一。這架松的主人就是赫赫有名的清代開國功臣肅武親王豪格,是清初八家鐵帽子王之一。約在20世紀40-50年代,架松墳的六棵古松先后枯死或被伐,這個旅游景點便逐漸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