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第五屆西南地區建筑類高校教育聯盟論壇”在拉薩舉行,來自中國西南地區23所高校60余名建筑專家齊聚一堂,為挖掘地域建筑文化、讓城市建筑“記得住鄉愁”建言獻策。
中國西南地區包括四川省、貴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區、重慶市等五個省(區、市),擁有白族、彝族、藏族等層次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如何在地域文化背景下讓城市建設“記得住鄉愁”成為近年來西南建筑界熱議的主題。

布達拉宮廣場
在西藏日喀則市,正在建設中的樟木新鎮民居建筑體現了對藏文化的保護與創新。185棟民房外墻保留了獨特的藏式排布,GRC門楣窗楣和手抓紋裝飾裝修工藝則使建筑更加牢固安全,可謂新工藝與民族特色有效融合的一次實踐。
西藏大學工學院建筑系主任索朗白姆對記者表示,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如何在建筑中傳承西藏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是今后研究的重點。“與中國東部地區不同,我們更要關注地域文化的體現,培養相關人才,留住讓我們記得住鄉愁的元素。”
索朗白姆介紹道,以西藏大學建筑系為例,近年來對建筑文化的挖掘力度不斷加大。藏式建筑與人居環境科研平臺、建筑造型實驗室、建筑CAD室、建筑攝影實驗室等一系列科研體系和基礎設施日益完善。
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副院長褚冬竹告訴記者,西南地區蘊含著極強的地域特色和人文厚度,但又面臨著困難與挑戰。建立西南地區建筑類高校聯盟既能整體向外界發聲,更能在互相間的交流碰撞中,縱深研究真正的文化特色,找尋擁抱全球化與保護地域文化之間的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