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建筑以其獨特的內容與形式來滿足藏族以佛教為主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藏族人民篤信佛教,大部分家庭都有子弟出家為僧。宗教信仰高于一切,寺廟當然也就具有崇高的社會地位。
寺廟建筑,是西藏藏民的宗教活動場所,占其生活的重要地位。拉薩的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日喀則的扎布侖布寺和江孜的白居寺等,都是西藏的著名寺廟。
西藏建筑,其寺廟建筑不僅規模大、數量多,而且還集中了建筑技術和藝術的精華,為西藏建筑的珍貴瑰寶。其寺廟也分派系,以格魯派為著稱,也俗稱黃教。其寺廟通常是以幾個“扎倉”、佛殿、靈塔殿、拉章、印經院、康參(喇嘛住宅)等組成的建筑群體。
扎倉相當于學院,在較大的寺廟中設有三四個扎倉,每一個扎倉均為一幢獨立的建筑物,扎倉建筑的廊院、經堂、佛堂在外觀上構成由低而高逐層疊起的形象,內部則形成一個由開朗到幽邃的漸進的空間序列。
“措欽”即大經堂,是寺內的全體或大部分喇嘛集中誦經、集會的殿堂,一般體量都比較大,沿外墻作成夾墻形式的轉經道,供信徒們圍繞經堂轉經之用。有些寺廟并不單獨建置錯欽,而是利用某一札倉的經堂兼作措欽大殿。
“佛殿”是供奉佛像的獨立殿堂,平面略成方形,一般高兩層,個別有高達四五層,其增加承載力作法以便承托巨型佛像,周圍是大門、同墻、嘛呢轱轆廊等。
“靈塔殿”是供奉靈塔的專用殿堂,靈塔以金銀制作,珍珠寶石鑲嵌,工藝極精致,塔內藏寺廟的歷代法臺、活佛的骨灰。
“拉章”是寺廟最高活佛的公館,活佛藏語叫做“珠古”,通過“靈通轉世”而成為一個地區的宗教領袖,本身又是領主,生活十分優裕,公館當然也很考究,包括專用經堂、辦公室、客廳、起居用房以及各種輔助用房,自成一個獨立院落。
“康參”是寺中為數眾多的一般僧人的集體宿舍,他們大多都出身于貧苦農民,生活非較清苦,康參建筑質量簡樸,但數量卻占全建筑物的三分之二以上,按僧人來自的不同地區而劃分為許多大院落,以便寺廟布施供應與管理。
“佛塔”也稱靈塔,又俗稱喇嘛塔,型塔仿自印度的窣堵坡,大型的佛塔單獨建置在露天場地上作為宗教的紀念物,常見的是若干小型佛塔成群組合建置,例如以八個一列像征佛祖生前的八件功德,沿著主要道路的兩側或一側連續排列猶如儀杖的則是用作為寺廟的建筑小品。
“展佛臺”是宗教節日懸掛長寬幾十米的巨型唐卡的地方,一般單獨設置在寺廟的最高處,也有的利用主殿堂正面的高臺,或者利用山坡上開鑿出來的陡峭巖面。
靈塔也是藏傳佛教所獨有的寺廟建筑,靈塔種類很多,形狀各異,從塔的性質可分佛塔、殊勝塔、肉身靈塔和舍利骨灰塔。從靈塔的建筑材料可分泥塔、石雕塔、玉塔、銀塔、金塔等。從排列上又分一字塔、群塔等。
靈塔,整個建筑以西藏古代宗教建筑風格為主,吸收唐、清建筑藝術特色和整個佛教靈塔的建筑形式,其內部依照佛教密宗建成。殿頂端覆蓋著具有濃郁民族宗教特色的金頂,金光閃閃,雄偉壯麗。靈塔塔身一般由花崗巖砌筑,塔體多為黃金包裹,靈塔四面均鑲嵌寶石袋,塔頂上有金箔以及鉆石、瑪瑙、松耳石、珊瑚、翡翠、琥珀等貼面鑲嵌,筑成一個光彩熠熠、富麗堂皇的美妙佛界。
靈塔是西藏寺廟建筑為紀念佛祖、供奉活佛靈骨的紀念建筑物,藏族稱為“覺丹”起源于原始的“卻特雅”即對土石堆的崇拜。以后隨著佛教文化的交流,受尼泊爾“奇白”的影響,形成人們現在所熟悉的藏式佛塔。塔體用石塊砌筑,也有用金屬制作,靈塔均由塔座、塔瓶、塔頂、傘蓋、寶頂所構成。
目前保存完好的靈塔有江孜白居寺的萬佛塔,塔高5層,4面12角,塔心土筑,四周共108室和76間龕室,這些龕室內均有佛像和壁畫。據說佛像有10萬尊,因此被著稱為“十萬佛塔”。塔身粉白,門飾、檐口、斗拱、彩繪以紅、黃、藍、綠諸原色涂飾。在方形塔身與園錐形十三層之間周圍用仰蓮過渡,塔頂傘蓋,寶頂鎦金,在藍天陽光襯托下一片燦爛奪目。
靈塔也是供奉寺院歷代主持活佛或法師尸骨的地方,幾個著名的大寺廟都建有幾個靈塔。
十世班禪靈塔,靈塔祀殿的建筑風格與五至九世班禪合葬的靈塔祀毆極其相似,除以藏傳佛教傳統建寺形式為主外,還融入了內地傳統宮殿建筑的一些特征。靈塔祀殿總建面積1933m2,祀殿高33.17m,墻體厚達1m。其他諸如雕刻飾品、藏畫,以及墻面、門窗均采用傳統工藝,金頂、飛檐則保留了唐、清時代的建筑風格。
十世班禪靈塔是后藏地區歷史上第一座金質靈塔。靈塔采用了長頸、圓瓶肚、方底座的“歐久”形狀,這種塔形美觀莊嚴、富貴華麗,因而成為許多著名活佛圓寂后塔葬的模式。十世班禪靈塔,塔高11.52m。“歐久”形狀靈塔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時期的一個高僧早年參照印度佛塔樣式設計的。靈塔塔體全部用黃金包裹,塔瓶又分底、中、上三層裝藏。
縱觀藏傳佛教靈塔,每一座都是藏傳佛教經典藝術的傳承之作,都是一座無價的歷史文物珍寶。
規模較大的寺廟除以上幾類建筑物外,尚有印經院和辯經場的設置,前者是刊刻、印刷佛經的大型作坊,后者作為僧人在戶外集會、辯論佛經奧義的場地,成行成列地栽植柏樹、榆樹,輔以紅、白花色的桃樹,山丁子等,于大片綠蔭中呈現繽紛的色彩,相當于寺廟的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