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百業興旺,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政府日益重視中華傳統文化的復興,并對傳統文化行業給予大力支持。傳統明清風格紅木家具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推崇與熱愛,龐大的需求促進了當代傳統家具行業和市場蓬勃發展,相繼形成不同的傳統家具(以紅木家具為代表)產業群與生產基地。紅木家具市場由2000年初期的京、滬、廣、深等一線城市延伸到二三線城市,紅木家具紅遍神州大地。與之伴隨的是各種名貴紅木原材料供應逐年減少,供需發生了很大變化,市場行情連創新高。
2014年起,隨著經濟發展調整實體經濟轉型,紅木原料和家具市場也受到一定影響,前三年消化庫存,通過近年波浪式盤整,消化庫存己接近尾聲。從2016年下半年起,紅木原材料和家具市場出現回暖跡象。在此情況下,眾多紅木家具企業、明清家具愛好者、收藏家和媒體業者對未來紅木原材料供應和行業前景極其關注。那么,2017年紅木家具和原材料行情走勢如何?記者約請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中國傳統家具專業委員會主席團常務主席、中國工美藝術大師伍炳亮先生,對傳統家具名貴用材來源、行情和仿古紅木家具市場做出分析與展望,與大家共同分享。

▲海南黃花梨野生林老料已經一木難求
海南黃花梨
海南黃花梨又名“降香黃檀”,產于海南島五指山、尖峰嶺、霸王嶺、白沙、昌江、東方、海口、文昌等地,其中最優質野生林老料產自昌江、東方市。昌江、東方市一帶屬于金屬地質土壤,因沒有什么營養,黃花梨就算歷經幾百年甚至超千年的生長期也難成大料,但往往成為質地堅實、油性十足、深黑黃質感的海南黃花梨老料。因其優質和稀有,就算能有機會擁有,價格也極其昂貴。黃花梨從明代已成為宮廷家具首選用材,深受上流社會、文人雅士推崇與熱愛,而海南黃花梨比越南黃花梨密度更高、油性更足、紋理更細膩瑰麗。其野生林老料在明清兩代大量砍伐,近數十年價格一直迅猛飆升,導致其被砍伐殆盡,野生林木材基本枯竭。
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大自然賦予海南黃花梨獨有的天生麗質和市場投資價值,對其需求逐年遞增,在財富效應激發下,人們走遍海南島各地,不僅搜集遺留在山上的樹頭、樹根、樹杈,連民間的老舊家具,老房門板、房樑等也盡數收購。經過三十多年來地毯式搜求,海南黃花梨老料迅速枯竭,據海南木材經銷商反饋的資料,近年來每年從各地能找出來的海南黃花梨野生林老料大約3000公斤左右(人工種植新料除補)。海南黃花梨市場行情從來沒有受到任何經濟波動的影響,價格一路穩步攀升。
目前,野生林老料主要根據材料長短、口徑、質感差異等因素定價,每市斤1萬多至3萬;而一些獨一無二、特別優質、稀缺的材料,每市斤高達5萬余元。據海南數位一線經銷商反饋,當地已很難得到黃花梨野生林老料供應信息,只能跑到內陸各省想方設法將早年銷往內地的海南黃花梨老料再淘回來,但除價格屢創新高外,機會甚微,已近乎大海撈針。
越南黃花梨
越南黃花梨是中國傳統家具名貴用材之一,明代制作的黃花梨家具多數來源于此。十多年前(2005年前后),人們重新意識到越南黃花梨的市場和文化價值,開始急追其被低估的價值,由此拉開了越南黃花梨成交量和市場行情上升序幕。在市場龐大的需求下,越南黃花梨材料供應量也逐年減少,自2008年至今,越南黃花梨已無材料進入大陸內地市場。目前偶爾出現的零星材料也是十多年前購入庫存料,供需關系也早已失衡。
市場行情由2005年開始一路攀升,2013年每噸600萬元至1200萬元。雖然2014、2015年與2016年上半年,隨著中國經濟調整,一些企業和個人急于回籠資金,部分品質較差的越南黃花梨材料和用其制作的低劣家具價格略微回落,但隨著2016下半年經濟回暖和2017年初佳士得舉辦的明清家具拍賣中,一件體量較小的明代黃花梨三足圓香幾刷新了中國明代黃花梨家具最高成交記錄3800多萬元,給市場打了一劑強心針,增強了投資收藏黃花梨材料、精品家具的信心,拉動海南、越南黃花梨材料市場價格再創新高,一些早二三十年制作的精品海南、越南黃花梨家具二手市場交易也趨向活躍。
目前,越南黃花梨材料視質量論價,一般20厘米直徑優質方料每噸700萬元左右;超40厘米寬油性較足紋理漂亮的每噸900萬至1200萬元;超2.5米長、40厘米寬的厚板和方材,質感好和紋理漂亮的材料每市斤6000元至8000元。從越南黃花梨材料在全國范圍庫存較少來看,其原材料和精品家具今后有望再創新高,讓我們拭目以待。
小葉紫檀
小葉紫檀(學名:檀香紫檀)主要產于印度,是中國傳統宮廷御用家具用材。色澤渾厚莊嚴、油性十足、密度甚高的優質小葉紫檀老料,一般需五六百年甚至八百年以上方能成材,此類樹齡高的老紫檀大多空心,故有“十檀九空”之說,出材率僅10%-15%,行內一直說“紫檀無大料”也源于此。小葉紫檀密度極高并伴隨出現牛毛紋與金絲現象,人們一向對此類紫檀給予高等級評定和推崇。
目前,市場上一些小葉紫檀家具表面有很明顯的金星和牛毛紋,這是采用生長期較短較新沒有空心的紫檀新料制作的家具,通過后期特殊工藝加工,人為處理所造成的假象。若采用超六百年野生林老料制作家具,不需化妝,自然會呈現大自然所賜特有的牛毛紋和金星,強光手電筒照射下更能明顯呈現。從2000年至今,小葉紫檀市場行情在波浪式發展中再創新高,印度原來供應的十檀九空和拆房優質野生林老料已遠遠滿足不了需求。近十年來,印度出現了生長期不長沒有空心的紫檀材料供應市場。
據不完全統計,每年約有5000噸左右供應量。目前行情根據材料口徑、新老,空心與實心,短料與長料等不同情況來定價。每噸50萬、60萬、70萬、80萬、110萬、130萬不等,超2米長特別上佳的材料每噸可達200萬元,近年小葉紫檀雖然受非洲血檀沖擊,但其市場行情基本仍保持穩定。
老紅酸枝
老紅酸枝(學名:交趾黃檀)主要產于東南亞:越南、泰國、柬埔寨、老撾這四個熱帶國家,是中國傳統家具名貴用材。隨著中國當代紅木家具行業蓬勃發展和市場龐大的需求,加速了對老紅酸枝消耗量。2016年前十多年間,木材市場曾出現過一整批集裝箱大貨車裝運大量老紅酸枝,交易市場火爆現象,但現在由于受國際公約限定,這種景象已一去不復返,成為對過去木材市場蓬勃發展留下的一段美好回憶。近一年多來,老紅酸枝材料商人出貨都是幾百公斤至二三千公斤小數量。
由于遠遠滿足不了需求,市場行情從2016年下半年起。大幅上漲,漲幅達30%至50%,創造了2013年以來的新高。目前老紅酸枝市價,直徑15-20厘米的1.5米至2米長中料,每噸20-28萬元;直徑20-30厘米超2米長的料,每噸28-40萬元;直徑超過30厘米的2米多大長料,每噸50-60萬元;寬薄板按件按質量定價,折合每噸150萬至300萬元。這類超過40厘米寬的薄板今后會越發難得,就算能擁有也要付出更大代價。分析老紅酸枝供應量和庫存情況,2014-2015年部分紅木企業和木材經銷商為回籠資金,償還銀行貸款,曾被迫將庫存老紅酸枝木料和家具成品廉價出售。其庫存消化已近尾聲。
目前,在深圳觀瀾、廣州魚珠、臺山大江、廣西東興、江蘇連云港、福建仙游的木材市場和國內投資商所收藏老紅酸枝材料,比2016年木材市場分析的二萬噸存量已大幅減少,遠遠滿足不了紅木企業和廣大消費者需求,市場價格也將再創新高,眼下是擁有它們的最后良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其它木材
除了以上提到的4種中國傳統家具名貴用材外,大葉紫檀(學名:盧氏黑黃檀)產于非洲馬達加斯加,是一種比較優質的木材。近一兩年進口到大陸來的大葉紫檀,據不完全統計達到二萬噸。2015-2016年市場價格每噸6萬至9萬,比以往高峰時下浮了50%,2016年下半年受老紅酸枝短缺影響,從去年年底到現在,其交易也轉向活躍,行情反彈,上升了20%至30%,每噸9萬至11萬之間。
白酸枝(學名:奧氏黃檀),主要產自緬甸,2015年材料價格穩中有升,目前小料每噸2.3萬元至3萬,大料每噸4萬至6萬元。
花枝(學名:巴里黃檀),主要產自老撾、柬埔寨等地,小料2-3萬元/噸,大料4萬至7萬元之間。緬甸花梨升幅大一些,長2米寬30厘米至40厘米的板材、方材每噸2.5-3萬元,口徑50厘米至60厘米每噸4萬至6萬元。
其它非洲硬雜木(俗稱:非洲黃花梨),每噸五千元至七千多元。南美洲及其它地區木材大多在每噸幾千元至一萬多左右,行情較為穩定。
另外,近年來來自非洲贊比亞的血檀供應量較為充裕,有不法商人、廠家拿它冒充印度小葉紫檀的案例時有發生,在投資購買時,一定要當心。2017年血檀市場行情,質地差一些的每噸1.5萬元,優質材每噸2-3萬元。此類血檀材料在非洲木材中屬比較優質的材料。目前來看價格偏低,有大量需求,今后應存在較大上升空間。
展望未來
展望未來,上文提到中國傳統家具名貴用材:海南黃花梨、越南黃花梨、印度小葉紫檀、東南亞的老紅酸枝,其生長期都超數百年、上千年,也是短期內不可再生資源。經過近幾十年的消耗,遺留民間的海南黃花梨野生林老料基本枯竭、一木難求;越南黃花梨也已無貨進入內地;老紅酸枝材料產地出貨量迅速減少。那么今后如何把握投資與收藏定位,要根據自己的喜愛和經濟實力。
我覺得越稀缺、越名貴的優質、耐用、美麗木材和制作好的精品家具,越能體現它的投資與收藏價值,能夠有條件、有機會擁有實為緣分。對于其它價格不高的普通木材,需求潛力巨大,從目前狀況看,也遠遠滿足不了市場龐大的需求,價格也會在波浪式前進中再創新高,從長遠角度看,具備較高的投資回報與升值空間。
若進一步分析,年初紐約佳士得拍賣的三足圓香幾創出天價,主要是因其造型優雅、材質名貴。由此可見,一件家具是否佳品,首要評估標準是造型設計的藝術性!家具的價值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造型藝術之高低優劣。現在紅木家具市場原材料一路上漲,使紅木家具企業面臨材料成本壓力,如何面對市場變化走出自己獨特發展之路?
各企業能否通過創新設計制作出與眾不同的具有高藝術含金量的、造型協調優美的精品家具,從而獲得市場消費者們的認可、讓企業持續發展與壯大?這考驗著各紅木企業的掌舵人。而恰恰在名貴紅木材料價格高漲、存世量遞減的形勢下,制作名貴精品紅木家具、仿古家具,企業需定位于高端小眾,朝收藏與高藝術含金量的方向發展。企業必須重視與把握好定位與設計,才能在大浪淘沙中存活下來。
而在這次轉型中存活下來的企業,也將具有更強的生命力,以更好的姿態共同推動傳統紅木家具行業及其文化的發展與傳播。通過以上分析,也讓廣大明清家具愛好者、收藏家們,更加明白如何把握好定位,得到既讓自己喜愛又有投資與收藏升值潛力的優質木材和精品名貴的紅木家具。
中國工美藝術大師伍炳亮
2017年6月15日于廣東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