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是一種有著特定的形式和風格的中國傳統建筑。最初是供奉或收藏佛骨、佛像等的高聳型點式建筑,稱“佛塔”,14世紀以后,塔逐漸世俗化。中國的古塔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分為樓閣式塔、樓閣式塔、密檐塔、單層塔、喇嘛塔、磚塔、石塔、木塔等等。
盤點中國那些令人驚艷的的古塔,你最喜歡哪一座?
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建于北魏,位于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嵩山南麓嵩岳寺內,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磚塔,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筒體建筑。嵩岳寺塔為15層的密檐式磚塔,平面呈十二邊形,通高37米,由基臺、塔身、15層疊澀磚檐和塔剎組成。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應縣木塔
釋迦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建于遼清寧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最高大之木塔。
北海白塔
北海佛殿白塔,位于今日北京市西城區故宮西北,,建于清初順治八年(1651),。塔位于瓊華島之巔,是北海公園最突出的建筑。白塔為喇嘛搭,高35.9米,下為高大的磚石臺基,塔座為折角式須彌座,上有三層圓臺(金剛圈)。
廣勝寺飛虹塔
飛虹塔,位于山西省洪洞縣的廣勝寺景區內,其前身是始建于東漢建和元年(147年)的阿育王塔。飛虹塔為樓閣式塔,琉璃塔,呈八角形共十三層,塔通高47.31米,全部由磚砌而成,十字歇山頂。外形輪廓由下至上逐層收縮,形如錐體。全塔的琉璃貼面反映了山西民間高超的琉璃燒造技藝和智慧結晶,為中國琉璃塔中的代表作。
崇圣寺千尋塔
崇圣寺三塔位于云南大理古城西北部,距山腳約為1500米。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閣組成。大塔又名千尋塔,當地群眾稱它為“文筆塔”,通高69.13米,建于唐代南詔國時期(833年-840年)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磚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尋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衛。
報恩寺塔
報恩寺塔,俗稱北寺塔,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人民路1918號,始建南朝梁時(502-557年)。報恩寺塔為九級八面磚身木檐混合結構,高76米,占地878平方米;塔內部為雙層套筒,八角塔心內層都有方形塔心室,木梯設在雙層套筒之間的回廊中。報恩寺塔尺度巨大,比例不壯碩,翹起甚高的屋角、瘦長的塔剎,使報恩寺塔在宏偉中又蘊含著秀逸的風姿,體現出江南建筑風格。
碧云寺金剛寶座塔
碧云寺金剛寶座塔,位于北京市海淀區香山公園北側,是我國現存最高的金剛寶座塔。香山碧云寺金剛寶座塔在我國同類的金剛寶座塔中年代較早,樣式最秀美,堪稱為明代建筑和石雕藝術的代表之作,也是中外文化結合的典范。
泉州開元寺塔
開元寺雙塔,位于福建泉州市西街開元寺,東塔名鎮國,西塔名仁壽,聳立于東西廣場,相距約200米。雙塔均仿樓閣式木塔結構,八角五級,巍峨壯麗,為石塔建筑的珍品。
花承閣多寶琉璃塔
多寶琉璃塔,位于北京頤和園內,也稱“多寶佛塔”。高16米,八面七層。建于清代乾隆十六年(1751年),是乾隆皇帝為慶祝皇太后六十壽辰而建造的,是一座樓閣式與密檐式相結合的塔,塔身呈不等邊的八角形,上下共分為七級,通高16米。整座塔身都是用黃、綠、青、藍、紫五色琉璃磚鑲嵌而成。
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唐長安城晉昌坊(今陜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內,大雁塔作為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種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隨佛教傳入中原地區,并融入華夏文化的典型物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