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工藝彩繪并不是直接在木頭上畫的,而是先采用“一麻五灰”的工藝步驟。傳統工藝彩繪包括多種步驟,其中較為常見的是“一麻五灰”工藝。這個工藝步驟通過在木質結構上逐層覆蓋麻和灰來實現。
具體的順序是捉縫灰、掃蕩灰、使麻、壓麻灰、中灰和細灰。這種傳統工藝彩繪的地仗施工,使用了桐油、豬血、磚灰和線麻或麻布等材料的膩子,根據不同粗細逐層涂在木構件表面。這一工藝步驟在古代被廣泛應用,現在仍然有很多人在傳承和使用。通過傳統工藝彩繪,木構件可以得到更加美觀和持久的保護。
在做“一麻五灰”之前,一定要將木基層處理平整,不平處先用灰找平、找直、找圓。這樣披麻以后,就不會出現不平和裂縫等弊病?!耙宦槲寤摇钡墓に嚾缦拢?/span>
(1)捉縫灰:等木基層油漿干后,用刷帚將表面打掃干凈,用鐵板將捉縫灰向縫內捉實,使縫內油灰飽滿,切忌蒙頭灰(即縫內無灰,縫外有灰)。
一次填嵌不平,可多次填平;木件有缺陷者,再以鐵板襯平養圓;如有缺棱少角者,應照原樣襯齊。干后用砂紙打磨,并以鏟刀修理整齊,除去塵灰。
(2)通灰:又叫掃蕩灰,做在捉縫灰上面,是使麻的基礎,須襯平刮直。上通灰一般是使用板子或膠皮刮刀,可按工程要求找出基本形來,待干后砂磨,并掃去膩灰,用水布撣凈。
(3)使麻:使麻這道工序要分頭進行。一是調出麻漿(油滿:血料=1:1。2),這種麻漿是用來粘結麻筋的。用糊刷蘸麻漿,涂于通灰上,其厚度以浸透麻筋為度,不宜過厚。二是前面開頭漿,后面跟著將梳好的麻粘于其上。要橫著木紋粘,如遇木件交接處和陰陽角處,隨兩處木紋不同,也要按縫橫粘。
麻的厚度要均勻一致。然后用麻壓子將貼上去的麻壓牢。要處處壓到,不得遺漏,將麻壓得越嚴實越好;要將開上去的麻漿盡量擠壓出來,將多余的麻漿揩掉。待麻漿干透后,即可進行下道工序:用砂輪石或砂紙把漿磨掉,隨后打掃干凈,上壓麻灰。
(4)壓麻灰:麻干后,可上壓麻灰。操作時用鋼板或木板將壓麻灰抹上,同時用板子找平,注意勿使麻筋露出來。
(5)中灰:壓麻灰干后,可用中灰套第一遍框線。于后通盤打磨,并以鐵板滿刮中灰一道,但不宜過厚。
(6)細灰:中灰干后,用砂紙磨平,滿上細灰一道(平面用鐵板,大面用板子,圓者用皮子),厚度不超過2毫米。
接頭要平整,如有線腳者,再以細灰扎線。
(7)磨細、鉆生:細灰干后,以細金剛石或油石精心細磨,以絲頭蘸生桐油,跟著磨細灰的后面隨磨隨鉆,同時修理線腳及找補生油。油必須鉆透,每一平方米的用油量不得少于350克。涂刷2?3遍即可。鉆生油冬季一周可干,夏季也得5-6天才能干燥。
干透后可上膩子,膩子由血料、光油和土粉子配成,并加水少許,以便打磨。膩子干透后,打磨光滑,掃凈粉塵,再進行下道工序。至此,一麻五灰操作即告完成。
(8)上色油:是將所需要的顏料用光油進行調配,涂刷兩遍,干燥后上色油。如要貼金,即可進行。
這樣,就基本完成了地仗活的全部工作。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希望大家能夠繼續發揚我們優秀的傳統,將傳統技術與流行趨勢相結合,讓傳統的記憶和文化得以傳承下去!這不僅是我們繼往開來、傳承優秀文化的責任,也是我們對歷史和前輩智慧的致敬與銘記。讓我們共同努力,將傳統的藝術、智慧和精神傳承給后代,讓中華文化綻放出永恒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