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錦一詞,來源于清代道光年間南京的“云錦織所”,晚清以來始有商品生產,行業中產生“云錦”的名稱,最早的文字記載出自于民國南京的《工商半月刊》。由于其用料考究,織工精細,圖案色彩典雅富麗,宛如天上彩云般的瑰麗,鳳其富麗華貴,絢爛如云霞,故稱“云錦”,因只有南京生產,故而稱之為“南京云錦”。
歷史淵源
南京云錦的產生和發展與南京的城市史密切相關,南京絲織業最早可追溯到三國東吳(公元222年—公元280年)時期。
東晉(公元317年—公元420年)末年,大將劉裕北伐,滅秦后,將長安的百工全部遷到國都建康(今南京),其中織錦工匠占很大比例。后秦百工中的織錦工匠繼承了兩漢、曹魏、西晉和十六國前期少數民族的織錦技藝。
東晉義熙十三年(公元417年)東晉在建康設立專門管理織錦的官署——錦署,被看做是南京云錦正式誕生的標志。
元代開始,云錦一直為皇家服飾專用品。
明朝時織錦工藝日臻成熟和完善,并形成南京絲織提花錦緞的地方特色。
清代在南京設有“江寧織造署”,《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曾任江寧織造20年之久。這一時期的云錦品種繁多,圖案莊重,色彩絢麗,代表了歷史上南京云錦織造工藝的最高成就。南京云錦織造鼎盛時擁有3萬多臺織機,近30萬人以此和相關產業為生,是當時南京最大的手工產業。
1949年后,政府先后投資幾千萬元用于恢復和保護云錦,南京市云錦研究所還成功地科學復制了20世紀70年代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素紗褝衣”、北京十三陵定陵出土的明萬歷皇帝“織金孔雀羽妝花紗龍袍”等,但云錦仍然面臨著后繼無人的局面,全國真正懂云錦技術的不過50人。
1954年,為搶救瀕臨消亡的南京云錦,“云錦研究工作組”組建成立。
1957年,江蘇省政府批準建立“南京云錦研究所”,這是中國唯一一家集研究、生產、展示、銷售于一體的云錦專業機構。
1979年發展到15個加工點,97臺織機,外加工人員達300余人,還研制恢復失傳多年的傳統品種妝花羅、妝花紗、妝花綢等。
19世紀70年代到21世紀初,南京云錦的科研人員經過努力,把瀕臨消亡的南京云錦織造工藝逐漸恢復,并搜集整理了云錦圖案和畫稿,培訓藝徒,恢復了失傳品種“雙面錦”、“凹凸錦”、“妝花紗”等,復制了漢代的“素紗禪衣”、宋代“童子戲桃綾”、明代“妝花紗龍袍”等珍貴文物,并征集收藏了900多件云錦實物資料,為南京云錦的研究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織造工藝
南京云錦工藝獨特,織造云錦的操作難度和技術要求都很高,織制云錦需由拽花工和織手兩人相互配合,用老式的提花木機織造,必須由提花工和織造工兩人配合完成,拽花工坐在織機上層,負責提升經線;織手坐在機下,負責織緯、妝金敷彩,兩個人一天只能生產5-6厘米,這種工藝仍無法用機器替代,故而有“寸金寸錦”之說。
云錦是用金線、銀線、銅線及蠶絲、絹絲,各種鳥獸羽毛等用來織造的,使得絲織物的效果更加華麗、獨特、美輪美奐,比如皇家云錦繡品上的綠色是用孔雀羽毛織就的,每個云錦的紋樣都有其特定的含義。
金銀在織物中大量運用是云錦的一大特色,金銀使得云錦更顯得富麗堂皇。尤其是“三色金”的使用,使得云錦的色彩更富于變化。
真絲則是云錦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用材,它良好的吸色性在各種紡織材料中名列前茅,是云錦色彩表現的重要保證。
云錦中用到的特殊材料,即鳥獸的羽毛。如孔雀羽也會被織進云錦。因為孔雀羽毛的色彩斑斕,在光線的照射下,用孔雀羽織出的云錦會折射出變化多端的色彩,異常華麗。
云錦生產工藝過程及其繁雜,工序極多,每道工序的工藝都有很多謎一樣的訣竅。其工序概況起來,主要有五大部分,即紋樣設計、挑花結本、原料準備、造機和織造。
第一道工序是進行紋樣設計,創作云錦紋樣圖案,當設計人員將紋樣、組織、規格等設計好之后,就要根據小樣填繪意匠圖。意匠紙是特制的,上面有縱橫小格,它的縱橫小格是代表經緯線的,小格的縱橫比例是代表經緯密度的。
第二道工序是挑花結本,即通經斷緯,用絲線俗稱“腳子絲”作經線,用棉線俗稱“耳子線”做緯線,對照繪本制好的意匠圖,經線對應意匠圖上的縱格,緯線對應意匠圖上的橫格,挑制成花紋樣板。上機織造時,使每根腳子線與織錦上的每一根經絲一一通過織機大纖相聯接,織造時,通過耳子線提起應該起花的部分,織入彩緯或會、銀線,美麗的云錦就指織出來了。挑花結本是云錦生產工藝中的重要環節,是紋樣由圖紙過渡到織物上的橋梁。
第三道工序是做好原材料準備,主要原料是蠶絲,還有金線、銀線、孔雀羽線。蠶絲需經過拼股、染色、錘煉、上油、繃光等數十道工序,按照不同品種的要求加工成一定規格、顏色的經、緯原料,供上機織造。云錦屬于熟織提花絲織物,即織成后不需染色、印花。生產所用的主要原料—蠶絲織前均需經過煉制染色,按照不同品種的要求加工成一定規格、顏色的經緯原料,供上機織造。
第四道工序是造機,造機就是根據所織云錦的品種、規格,把織造云錦所需的金絲,按地部組織、紋部組織的不同要求分辨安裝到位,使其符合織造的需要。
第五道工序是織造,具不同類型的云錦又有不同的織造方式。
品種類型
云錦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許許多多的品種。從現在掌握的資料看,大至可以分為“妝花”、“織金”、“庫緞”、“庫錦”四類。
妝花是緞底上突出五彩花紋,是云錦中制造技術最復雜、最華麗的提花絲織品。妝花類織物是代表云錦技藝特色和風格的品種,是在緞、綢、紗、羅等絲織物上用“挖花”技法織出彩色緯花圖案,圖案布局嚴謹莊重,紋樣造型簡練概括,多為大型飽滿花紋作四方連續排列,亦有徹幅通匹為一單獨、適合紋樣的大型妝花織物(如明、清時龍袍、炕褥毯墊等),用色濃艷對比,常以金線勾邊或金銀線裝飾花紋,經白色相間或色暈過渡,以緯管小梭挖花裝彩,織品典麗渾厚,金彩輝映,是云錦區別于蜀錦、宋錦等其他織錦的重要特點。
織金又名“庫金”,也是因織成以后輸入宮廷的“緞匹庫”而得名。“織金”就是織料上的花紋全部用金線織出。也有花紋全部用銀線織的,叫做“庫銀”。庫金、庫銀屬同一個品種,分類上統名之為“織金”。明、清兩代江寧官辦織造局生產的織金,金、銀線都是用真金真銀制成,在每匹織料的尾部,均織有“×××××織造真金庫金”字牌。說明所用的金、銀線材料貨真價實。從明、清兩代傳世的織金錦緞看,由于金線材料考究,雖經過數百年的時間,至今仍是金光燦爛,光彩奪目。
庫緞又名“花緞”或“摹本緞”。庫緞原是清代御用“貢品”,以織成后輸入內務府的“緞匹庫”而得名?!皫炀劇卑ǎ浩鸨旧◣炀劇⒌鼗▋缮珟炀劇y金庫緞、金銀點庫緞、和妝彩庫緞幾種。
庫緞是在緞地上起本色花?;y有明花和暗花兩種。明花浮于表面。暗花平板不起花。庫錦,又名織金。其花紋全部用金線織出。傳統的織金圖案,大多采用小花紋,以充分顯金為其特色。
庫錦,是云錦四大類品種之一,在緞地上以金線或銀線織出各式花紋絲織品,故名。庫錦中尚有“二色金庫錦”和“彩花庫錦”兩種,多織小花。前者是金銀線并用;后者除用金銀線外還夾以二至三色彩絨并織。
傳承保護
云錦來自老百姓的創造,因此,云錦的圖案中也巧妙地融進了老百姓的審美喜好和情趣。云錦藝人們對世間萬物的認知,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也都融進了各種鮮活的紋樣和千變萬化的色彩。南京云錦可以說集中國傳統吉祥圖案之大成。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1年,南京云錦正式申報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名次僅排于古琴之后。
2006年5月20日,南京云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