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安全是文物保護的紅線、底線和生命線,報告圍繞當前文物安全面臨的風險與挑戰,分析存在的問題和文物安全防范技術發展趨勢,介紹互聯網技術、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在文物安全防范中的示范應用。
針對文物安全面臨的科學問題,報告提出信息化技術實現路線和方式,分析文物安全多源數據采集、融合治理、分級預警及防護技術和數據協同計算;構建基于輕量級知識圖譜、結構化與非結構化數據關聯分析方法和人員異常行為智能分析模型;設計文物安全風險指標體系,構建文物安全全景式應急機制;通過“情景-要素-數據-響應”的多層級應急預案知識庫,構建文博單位應急決策推演平臺、智能調度與應急處置系統。
從文物安全監管平臺的功能設計來說,主要有五個方面:
一是安全監管綜合業務管理,涉及流轉、檢查巡查、隱患管理、整改督辦、統計查詢、行政事務等內容。
二是執法督察管理,應該高效、有序、合規,對平臺起到關鍵支撐作用。
三是文物安全工程監管,目前技術上可實現,下一步還需要通過一體化平臺督促管理人員在施工過程中嚴格使用傳統工藝,將方案中寫入的技術措施落實到位。
四是物聯網管理,要把安防、消防、防偽探頭等設備和整個安全監管過程中的其他環節打通。
五是安全態勢一張圖,包括可視化呈現和后期展示過程中的智能指揮。
今后,在文物信息化平臺建設過程中,建議加強文物基礎信息庫建設,加強政府主體責任落實,加強文物執法效力建設,加強部門協作監管機制,加強安全防范新基建建設,加強安全預警防控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