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在古代在沒有玻璃窗的時候,窗戶都怎么透光呢?
其實,古代有錢人家都是用的明瓦,是江南地區特有的一種產物。
明瓦就是拿蚌殼磨出來的,然后再做成一個一個薄片,用銅鉤子把它串聯起來,放在這些門框上。
當太陽光照射進來的時候,它有很多的光暈,這是玻璃達不到的。
但是等玻璃進口過來之后。園林也開始發生變化,窗格子也做的越來越大,讓充分的光和空氣進來,這些明瓦大概到六七十年代,明瓦公社就取消了。
在民國時期,園林甚至開始用進口彩色玻璃進行裝飾。
蘇州園林本應是素雅清淡的白墻灰瓦,卻因一扇扇絢爛多彩的西洋花窗而染上了一層曼妙朦朧的光影。
這種中西合璧的設計是大膽且充滿想象的,也打破了當時人們對蘇州園林的慣有印象。
獅子林的燕譽堂、指柏軒、石舫、問梅閣等建筑都有彩色玻璃的運用,鮮艷程度各不相同。
而其中,以石舫最為顯眼,彩色玻璃和合窗多達86扇。
同樣用彩色花窗裝點園林建筑的還有拙政園的卅六鴛鴦館,它的建筑窗欞均采用海棠菱花圖案,陽光透過玻璃投射在了地面上,形成了迷離變化的光影,陽光也因此有了藝術的氛圍。
今天在園林中明瓦窗都已經不多見了,你覺得明瓦這種工藝算不算是古代的奢侈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