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有看到這條新聞:90后海歸女孩8000萬買下一棟上海靜安區的歷史保護建筑,改建成現代風格建筑。靜安區已介入調查,并要求業主對建筑進行復建。
小編在感嘆這個姑娘真土豪的同時,也對其行為感到疑惑。優秀的歷史建筑購買了之后進行改建為什么不用申報?這個姑娘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屬于違法嗎?政府為什么沒有在一開始阻止?
被拆老洋房到底是何方神圣?
該建筑位于巨鹿路888號內,而巨鹿路888號是歷史風貌保護區,在1999年被上海市政府列為上海優秀歷史建筑。其所在的建筑群(巨鹿路868—892號),為英式花園住宅,磚木結構,1930年建造,共12幢,沿路排列,南面設大花院,北面有小院。單體為假三層,紅瓦坡頂,三角形山墻露木構架。
巨鹿路是上海南靜安邊界附近一條歷史悠久的小馬路,原名巨籟達路,是由上海法租界公董局1907年修筑,當時屬于越界筑路的性質,以法國駐滬領事巨籟達的名字命名。到1943年汪精衛政權接收租界時改名位鉅鹿路。到1966年時最終定名為巨鹿路。這條馬路上有很多的老洋房,屬于靜安區規劃的歐式風情街。
有資料顯示,這處建筑群(巨鹿路868—892號)為國際著名建筑設計師鄔達克成立鄔達克洋行后所承接的第一個項目。鄔達克在上海留下很多知名作品,有國際飯店、大光明電影院、市三女中等。從1918年到1947年,他在上海接手并建成的項目不下50個(單體建筑超過100幢),其中25個項目被列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
巨鹿路888號,在中國可謂非常吉利的門牌號,再加上這英式花園住宅,無論氣派程度還是商業價值均值得用震撼兩字來描述的。怎么忍心拆建呢?如今這里已經被拆得面目全非,大門緊閉,院墻有一人多高,內部建筑被全部用綠色紗網包裹得密不透風,從馬路上看不到里面的情況。
明知故犯還是另有隱情?
據知情人士透露,這位業主進行產權交易時,應該收到過相關部門出具的歷史保護建筑告知說,明確告知此處為歷史保護建筑,如果需要修繕、改動建筑結構等,需要向相關部門報備。所以,業主這一行為真是讓人匪夷所思。
近年,上海私自拆毀歷史保護建筑的事情并非沒有,但如此影響之大的事情比較少見。在處罰上應認定其違法,不能用復建本身作為對違法行為的處罰。拆毀歷史保護建筑,違反了《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筑保護條例》;如果新建建筑沒有向相關部門報備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那么還違反了《上海城市規劃條例》。
無論是改動歷史保護建筑或者新建現代建筑都應該向相關部門報備,但是在被網友曝光前政府部門似乎毫不知情,政府肯定是有責任的,而這個責任還需要進一步調查,到底是哪個環節問題。
拆掉的不僅僅是房子
巨鹿路888號拆老洋房事件,不禁引起人的思考,人們對古建筑的認知和保護意識太淺薄,如今又有多少古建筑面臨著被破壞、被改造甚至被拆除呢?古建筑記錄著人類的發展史,它是一座城市的記憶,是城市歷史的見證者,它承載著這座城市的文化積淀。一旦損毀,文物本體及其承載的歷史文化信息都將不復存在。
古建筑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資源,保護它是全社會、全民的共同義務。讓古建筑流芳千古,古為今用,才能更好地進行文化的傳承。古建筑的保護,任重而道遠。對于這些“平民化”的優秀歷史建筑的保護往往會被忽視,希望經過此次事件,有關部門能夠重視,全國上下應提高對古建筑保護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