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食鴨的歷史,悠遠綿長,已逾千年。論部位,便可以分為鴨舌、鴨頭、鴨腸、鴨肝、鴨胸肉、鴨胗、鴨掌、鴨翅、鴨腿等各個部分進行制作,論做法,可以用炸、炒、燴、蒸、熘、燉、烤、貼、凍、鹵、拌、煲等,做成主食可以搭配米粉、餛飩、火鍋、卷等,還有前菜沙拉、暖胃老鴨湯、小食咸鴨蛋……
鴨子的做法單說一桌全鴨宴是遠遠不夠的,各個地域,憑著自己獨特的地理、歷史、文化等特點,也形成了專屬于地區的鴨子味道,共同構成了中國異彩紛呈的食鴨文化。
北京烤鴨
北方的代表鴨肉美食。
填鴨在爐火里走一遭,肥碩的身軀變得香氣四溢,呈現一種棗紅色的油亮光澤,首先在視覺和嗅覺上就給了吃客迎面一擊。看著片鴨師傅以嫻熟的手法將這鴨子分解,一片一片碼入盤中,是種享受,也是種折磨。因為等得實在是太著急了。
照例以薄薄的荷葉餅,卷上三兩片鴨肉,少許蔥絲、黃瓜條,點些甜面醬,即可入口。鴨肉的味道在甜面醬的香甜、蔥絲的辛辣的襯托激發下,更顯層次豐富。不同食材的不同咀嚼感,也是小小一卷的獨特魅力。
▲烤鴨圖/pixabay
上海八寶鴨
八寶鴨是上海本幫菜里最出名的菜肴之一,上海八寶鴨不但采用干貝、火腿、雞丁、冬菇、冬筍、栗子、糯米、蝦仁、青豆等優質配料。八寶鴨是用帶骨鴨開背,填入配料,扣在大碗里,封以玻璃紙蒸熟,鴨形豐腴飽滿,原汁突出,出籠時再澆上用蒸鴨原鹵調制的蝦仁和青豆,滿堂皆香。
▲圖/網絡
南京鹽水鴨
南京鹽水鴨也不追求復雜調味,鮮香細嫩,通體瑩潤。雖說是叫鹽水鴨,卻不會讓人產生“打死賣鹽的了”那種不適。清朝成書的南京方志《金陵瑣志》已對鹽水鴨做出了“無上品也”的評價,足見其在南京人心中的地位。
▲圖/網絡
揚州三套鴨
古時,揚州和高郵一帶盛產我國三大名鴨之一的高郵鴨,此鴨肉質十分肥美,是制作“板鴨”、“鹽水鴨”等鴨菜的優質原料,而“套鴨”,就是以此鴨為主材。清代《調鼎集》上曾記有套鴨制作方法的記載:“肥家鴨去骨,板鴨亦去骨,填入家鴨肚內,蒸極爛,整供?!焙髞?,在此基礎上,揚州菜館的師傅們又發明一種,將菜鴿去骨裝入肥鴨內,肥鴨去骨再填入家鴨內的做法,“三套鴨”因此得名。由于其風味獨特,不久便聞名全國。
▲圖/網絡
湛江白切鴨
中國人講求原汁原味,對于品質高的原材料,總是化繁為簡,一切以突出本味為先。湛江人深諳此道,所以在他們心中鴨子最好的歸宿是白切。只用當天宰殺的鴨子,在大鍋中煮熟,鴨湯也不浪費,用來燜米飯再好不過了。鴨湯飯配上鮮嫩彈牙的白切鴨,肉的香甜完全來自食材本身,而非繁復的調味。
▲湛江白切鴨
福建姜母鴨
相傳,姜母鴨是一位宮廷御醫為調補君王身體而研發的菜肴。“用麻仁油炒紅面番鴨肉,再加上老姜母和燒酒一起燉煮”。老姜除腥熱身,鴨肉滋而不膩,溫而不燥。春夏祛暑濕、秋冬祛肺燥,食后通體暖暢,氣血雙補。
姜母鴨選用番鴨制作,有干湯之分,閩南有些地方的姜母鴨近似湯煲,而泉州一帶則習慣干香的吃法。干湯各成一派,但原料的選用都是鮮嫩的番鴨。另外,各家選料、火候和料理方法的不同,姜母鴨也各有其味。
▲圖/網絡
四川樟茶鴨
在四川,不僅是兔子來了就走不脫,鴨子更是來了就被端上桌!樟茶鴨雖比不過北京烤鴨或南京的鴨子的聲名大噪,但在四川,也絕對是C位的存在。樟茶鴨選材嚴格,需要活鴨體重要達到3斤的肥嫩鴨子,保證鴨肉入口后的口感。正宗的樟茶鴨必須經過腌、熏、鹵、炸四道工序制成。制作完成的樟茶鴨體內慢慢溢出的氣味,夾一塊鴨肉嘗之,鴨皮酥脆、鴨肉香嫩、緊實。到了成都一定要吃一下,才不虛此行。
▲圖/網絡
廣東燒鴨
廣東人均禽類消費量高居全國第一,其中燒鴨占一半。廣東的燒鴨飯真惹人喜愛。熱騰騰的白飯,燙好的青菜,燒好的鴨子斬寸塊,澆上湯汁,即成。皮下脂肪已融化,鴨皮薄如紙,揭下來,放在一勺飽浸湯汁的米飯上,一口下去,會笑出來。吃完不必擦嘴,滿嘴油光,滿臉喜色,極度舒適。
▲燒鴨飯 圖/pixabay
廣西南寧檸檬鴨
能讓廣西南寧人幾十年念念不忘的家鄉味道,也只有檸檬鴨了。檸檬鴨的主要配料取材是南寧特色的酸嘢,酸蕎頭,酸姜,酸辣椒,提香去腥的山黃皮,特別自家腌制的酸檸檬。酸檸檬越陳越香,放上幾年甚至是十幾年,不會變質,香氣和味道反而更是濃郁。這些獨特的配料,是檸檬鴨制作時必不可少也是不能代替的配料。
鴨是土鴨,檸檬是陳年腌制的咸檸檬,伴以辣椒、芥頭、姜、白糖、黃酒等提味。陳曉卿說:“先吃一片姜芽,味蕾立即被全部喚醒,檸檬的酸味更讓舌尖激動得有些顫抖……尤其是咀嚼出的汁水,促使你無法停箸?!?/span>
▲圖/網絡
看了這么多美味的鴨肴,是不是早已饑腸轆轆,忍一忍,晚上我們一起吃鴨!你吃過最好吃的鴨子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