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詩人。祖籍太原,出生于河南新鄭。德宗貞元十六年(800)中進士,后任校書郎、翰林學士、左拾遺等職。因直言敢諫,得罪權豪,被貶為江州司馬,復移忠州刺史。穆宗長慶二年(822)十月至四年(824)五月,任杭州刺史。此后歷任太子少傅等職,官至刑部尚書,卒于洛陽。
白居易在杭期間,著有《錢塘湖石記》、《冷泉亭記》等文及西湖詩詞二百余首。同時他還認為錢江驚濤與中秋丹桂堪稱杭州美景之二絕,他把這兩者稱為杭州最令人難忘的景觀。《憶江南》之二詞云: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這首千古傳誦的名篇,表露了白居易對杭州錢塘江潮和中秋丹桂的難忘情思。
唐時杭州官署設在鳳凰山,郡亭又名虛白亭,就建在府署內。那時的錢塘江潮直撲五云山下,白居易常喜歡在郡亭、望江樓等處觀潮賦詩。他在諸多觀潮詩中再現(xiàn)了錢塘江潮那種氣勢雄偉、驚心動魄的壯觀景象。不論是春潮還是秋濤,錢塘江潮在其筆下都展現(xiàn)出磅礴的氣勢與神采。他還喜歡在夜半觀潮:“月明何所見?潮水白茫茫。”(《宿樟亭驛》)“褰簾待月出,把火看潮來。”(《郡樓夜宴留客》)“霽后當樓月,潮來滿座風。”(《初到郡齋寄錢湖州李蘇州》)他對弄潮兒的絕技也是贊不絕口。他甚至覺得自己在杭州的日子就是隨著潮水的來去而度過的,他曾作有一《潮》詩:
早潮才落晚潮來,一月周流六十回。
不獨光陰朝復暮,杭州老去被潮催!
從這些詩篇中都可看出錢江潮在他的心海中是奔騰不息的。
白居易一生兩次到過杭州。第一次是在少年時期,他在杭州度過了一段漂泊的生活。這時,他的生活十分困窘,“憶歸復愁歸,歸無一囊錢”。他常常是“衣食不充,凍餒并至”。白居易在顛沛流離中,嘗到了人生的苦況,這對他以后在創(chuàng)作中反映民生疾苦是有直接影響的。白居易現(xiàn)存詩歌中較早寫的一首《江南送北客因憑寄徐州兄弟書》(《白氏長慶集》注“時年十五”),詩中表達了深切的思親心情,這首詩作的創(chuàng)作地就在杭州:
故園望斷欲何如,楚水吳山萬里余。
今日因君訪兄弟,數(shù)行鄉(xiāng)淚一封書。
白居易第二次到杭州是于長慶二年(822)出任杭州刺史。
“五十江城守”
“頭白向江東”
“自嗟還自哂,又向杭州去”
這些詩句都表露了他此次來到杭州的心境和感慨。他到杭州上任之日,即寫了《杭州刺史謝上表》。這雖是一篇例行公文,卻也真實地表露了他絲毫不敢懈怠的理政心跡。他希望自己實行的仁政,能“展復杭州人”,使貧寒百姓無凍冷之苦。他在杭州短短的三年任期內,確實為解除杭州民眾的疾苦而竭心盡力。白居易在杭州任職期間,正值杭城連遭大旱成災,錢塘湖(即西湖)嚴重堙淤。他深知整治江湖水利對于杭城百姓度過旱災的重要性,所以白居易在杭州的政績以興修水利為最著,其中筑錢塘湖堤和疏通六井兩項工程尤為后人所稱頌。他不顧當?shù)毓倮簟⒑缽姷姆磳Γ暑I民眾挖去葑田,增高湖堤,提高蓄水量,保障江南運河通航水位,并灌溉良田疏浚李泌所開六井,便民汲用;又作《錢塘湖石記》,頒布管理辦法,這篇文章是杭州重要的水利文獻。錢塘湖堤的成功修筑,大大改善了杭城的農(nóng)田灌溉狀況。
白居易主持修建的這條湖堤,其位置大約在今寶石山東麓向東北延伸至武林門一帶,當時人稱為“白公堤”。白公堤的筑成不僅有利于農(nóng)田灌溉,而且發(fā)展了城市交通,促進了杭州的繁榮。明代王穉登在《重修白公堤疏》中說:
若夫白公堤者,據(jù)采云之名里,實吳會之通逵。山郭近而輪鞅喧,水村深而帆檣集……買魚沽酒,行旅如云;走馬呼鷹,飛塵蔽日……江州司馬,筑此芳堤。
白公堤并非今天的白堤,但后來杭城歷代百姓將唐時的白沙堤(或沙堤)一直稱為白堤,以表達對白居易這位為民造福的父母官的懷念之情。
白居易在杭州疏浚六井一事,《新唐書·白居易傳》中有記載:白居易“復浚李泌六井,民賴其汲”。李商隱在《白公墓碑銘》中曰:“發(fā)故鄴侯泌之六井,淳潴甘清,以變飲食。”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中有記載:“白居易纘(繼續(xù))鄴侯之績而浚治之,民以為利。”后世民眾對于這位詩人“老市長”政績的頌揚,也像清泉一樣長流不竭,流傳至今。
南宋·佚名《西湖春曉圖》
長慶四年(824)五月,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已期滿,奉詔離杭。他在處理完畢一應公務后,留有半月余時間,再盡情游覽了杭州各處勝跡。杭城百姓更是在他離杭之際,出現(xiàn)了“杭老遮車轍”的惜別場面。他在《別州民》一詩中寫道:
耆老遮歸路,壺漿滿別筵。
甘棠無一樹,那得淚潸然?
稅重多貧戶,農(nóng)饑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與汝救荒年。
白居易就這樣帶著杭城百姓對他的愛戴,在萬眾的夾道相送中,懷著對杭州的贊美和依戀踏上了去洛陽的途程。他在離開杭州以后還是念念不忘杭州:
官歷二十政,宦游三十秋。
江山與風月,最憶是杭州。
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頭。
綠觴春送客,紅燭夜回舟。
不敢言遺愛,空知念舊游。
憑君吟此句,題向望濤樓。
——(《寄題郡樓兼裴使君》)
他不但為杭城百姓留下了一湖清水、一道名堤、六井清泉,還為杭州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那就是眾多贊美杭州、贊美西湖、贊美氣勢磅礴的錢江驚濤的優(yōu)美詩作。他的詩魂政風在杭城百姓中歷來有口皆碑,“江南憶,最憶是杭州”至今已是宣傳杭州的經(jīng)典絕唱和最佳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