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江,浙江的母親河,從遠古奔流至今。接運河、通大海、納百川,這條無數(shù)文人詠贊的神奇江流,閃耀著燦爛的文化之光,滋養(yǎng)著一代又一代的浙江兒女。錢塘江為何又名之江?錢塘觀潮的習俗是如何形成的?蘇東坡與錢塘山水又有怎樣的故事?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錢塘便是今日的杭州。錢塘縣是秦統(tǒng)一后,設置的會稽郡下轄的26個縣之一。錢塘江也因流經(jīng)古錢塘縣而得名。杭州古稱錢塘,早在秦始皇南巡會稽郡是就有記載“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水波惡,乃西百二十里,從狹中渡”。公元922年,錢塘縣一分為二,分成了錢塘縣和仁和縣。當時錢塘縣轄區(qū),大部分就在如今的西湖區(qū),錢塘于是和西湖區(qū)有了密切的關系。
之江的來歷
錢塘江也叫浙江,或者叫之江,這就要從錢塘江的走向說起。錢塘江在定山和浮山處來了個緊急轉彎,所以,錢塘江也叫浙(折),或者叫之江。
在古代水路交通為主的年代,它連接著浙江省的上八府和下三府,也連接閩贛兩省。定山恰好處在錢塘江沿線最重要的節(jié)點上,好像一頭雄獅橫臥在錢塘江邊,凝視著紫氣東來,所以,定山也叫獅子山。
定山歷來被諸多文人墨客吟詠。
南北朝時期的詩人沈約,在當時非常有名望,走過許多名山大川。當他出任東陽太守路見定山時用了一個“奇”字和一個“仙”字來描述。謝靈運也在此寫下了“定山緬云霧,赤亭無淹泊?!?/span>
千百年來,滄海桑田,當初的定山一帶,如今已更名為轉塘,地域風貌幾經(jīng)變遷,山水人文互相交融,山河的改變,皆由錢塘江塑造。
而轉塘的名字也有典故,詩人崔國輔因為潮水的原因過不了江,無法渡江到對面的西興(西陵),寫下“路繞定山轉,塘連范浦橫。”轉塘也由此得名。
錢江潮與水師演練
錢塘江,最具能量的,便是洶涌澎湃的錢塘潮,其波濤洶涌、聲勢壯觀,也留下了歷代百姓前來觀潮的習俗。
早在唐宋時期,錢塘江水面,每逢八月十八,官府都在定山以東水面檢閱水師。吳越國和南宋時期更是海軍檢閱的最重要的地方。全杭州城的百姓都出來觀看軍隊的演習,這就是八月十八觀潮的來歷。起因就是觀看水師操練。
清詩人胡敬著的《定鄉(xiāng)雜詠》“吳越當年筑此臺,英風想見射潮回。只今惟有山頭月,曾照錢王校武來?!?/span>
元朝詩人錢惟善寫下了《浙江耀武》一詩,“將壇在定山北,每歲春秋,萬夫長分翼江上,帥士卒習水戰(zhàn)于此”。
清朝康熙皇帝第5次南巡的時候,曾經(jīng)到云棲來游玩,那一天恰恰是潮水最大的八月十八,他在梵村閱武樓視察水軍和觀潮,還專門寫下詩歌。
蘇軾的第二故鄉(xiāng)
說起錢塘,蘇軾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他曾兩度出仕杭州,對這一緣分,他曾說,居杭積五歲,自意本杭人。故山歸無家,欲卜西湖鄰。杭州,已是蘇軾的第二故鄉(xiāng)。他疏浚西湖,在湖中建造三座小石塔,并用湖中的淤泥堆起了一條長堤,堤上種植芙蓉、楊柳,望之如畫圖,杭州人稱為“蘇公堤”。然而,他也帶著一些遺憾離開杭州,除了西湖,他曾上書朝廷,要在錢塘江修建運河。
由于錢塘江中一座浮山,導致了大量的船只在此覆翻,物資和人員損失巨大。平時錢塘江水淺,船只運輸非常困難,只有等到漲潮時,才能有大量的船只可以來往,大宗的物資可以運輸。但是,潮水來時,錢塘江浮山附近的水流湍急,流沙出沒,航道隨時改變,浮山,成了錢塘江航運事業(yè)的瓶頸口。
為此,蘇軾專門上書朝廷,寫下《乞相度開石門河狀》,想要專門開一條石門運河。蘇軾重視水利,將其與興廢相提并論,盡管石門運河最終未能修繕,但他疏浚西湖、開錢塘六井,造福一方,功績已是流傳千古。蘇軾也給杭州這座城市注入了文化氣息,蘇東坡的詩文和故事,早已浸潤在整個城市的文脈之中。蘇軾喜愛泛舟西湖,常與友人同游,也在錢塘周邊游歷,留下不少墨寶。
云水埋藏恩德洞
定山附近的風水洞,自東晉起就是錢塘有名的景點之一,風水洞也稱恩德洞,上洞立夏清風自生,立秋則止。下洞流水潺潺,大旱不涸。
蘇軾在熙寧七年八月聞名而來,他留下的名篇《往富陽新城李節(jié)推先行三日留風水洞見待》,卻也為他招致了禍患。
詩里最后兩句,“世上小兒夸疾走,如君相待今安有”,這被認為是諷刺改革派邁的步子太快,成為烏臺詩案的罪狀之一。
蘇東坡的弟弟蘇澈也寫過風水洞的詩篇,“風送江湖滿洞天,洞門可聽人無緣”。歷朝歷代的文人來往于此,都留下了不少詩文。朱熹在杭州僅有的一處石刻,也在附近。
在白居易出守杭州時,與風水洞旁的恩德寺主持慧日禪師交好,常去游玩,白居易有詩:“云水埋藏恩德洞,簪裙束縛使君身。暫來不宿歸州去,應被山呼作俗人。”
一千多年過去了,“恩德寺”已成為歷史的陳跡,但白居易當年邁步一行行清晰的足印,仍深深印在山水間。
從風水洞出發(fā),行進數(shù)百米,便是當?shù)刈畲蟮暮矗~鑒湖。世人只知有西湖,而不知有銅鑒湖。而其實在歷史上,銅鑒湖是一個與西湖同樣歷史悠久的著名湖泊。
如今,古老的銅鑒湖又重新煥發(fā)出異彩,“紅樹青林,一川如畫”的美景即將重現(xiàn)。整個之江區(qū)域,已是杭州發(fā)展的前沿陣地,作為浙江省小鎮(zhèn)建設的發(fā)祥地,云棲小鎮(zhèn)、藝創(chuàng)小鎮(zhèn)和龍塢茶鎮(zhèn)三大特色小鎮(zhèn)相繼建成;中國美院、浙江音樂學院、西湖大學高等研究院、國科大杭州研究院在此云集,這里正成為名副其實的文化中心,定山文脈由此得到了延續(xù),譜寫出新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