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里有常常會出現很多數字,每個數字都有它獨特的含義,代表著不同的意思。一起來看看“一”到“十”數一數中醫里的趣味數字。
一枕
“枕”指的是中醫診病切脈時所用的脈枕。
中醫診病講究“望聞問切”,先望患者的神色形態,次聞其氣息音聲,再問其所苦,最后結合脈診以明確診斷。
脈象是反映腑臟氣血變化的標志,脈診不僅是中醫的象征,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個中醫大夫功力深淺的體現。
中醫診脈有時時間較長,為了病人舒適和方便診斷病情,在病人的手腕下托墊一方精致的脈枕,會使病人的手腕平和,自然伸展,寸口三部九候的脈象展現無遺。
二氣
指中醫陰陽學說中的陰陽二氣。
陰陽學說是中醫理論的核心,用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以及人體生病病理的解說。
《黃帝內經》說:“陰陽者,有名而無形。”
陰和陽,既可以表示相互對立的事物,又可用來分析一個事物內部所存在著的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陰陽雙方互為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另一方而單獨存在。
三物
老子曾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中醫學孕育于商周,升華于秦漢,受古代哲學思想影響,對“三”特別重視,在中醫基本理論中,多使用“三”來表示。
三寶:人們常說,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精氣神是構成和滋養人體生命的三大要素,存則俱存,亡則俱亡,三位一體,缺一不可。
三焦:人體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根據人體臟腑內在部位和功能活動的特點,劃為上、中、下三個部分,如《醫學正傳》說:“胸中肓膜之上,曰上焦;肓膜之下,臍之上,曰中焦;臍之下,曰下焦,總名為三焦。”
三因:古代三類病因的合稱。內生外侵的致病因素種類繁多,但中醫把其分為三因,即內因、外因、不內外因。
此外,還有脈診的寸關尺三部、藥物的上中下三品等,已充分說明“三”在中醫學中的廣泛應用,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
四氣
四氣:指中藥的性能和藥性,藥性根據中藥的不同性能,可分成寒、熱、溫、涼四種藥性。
它是通過長期觀察藥物作用于機體所發生的反應概括出來,是前人認識藥物性質和功能的一種理論方法,也是臨床應用中藥的理論依據。
四診:是中醫診斷學的基本構成內容,具體指望、聞、問、切這四診,是中醫辨證施治的重要依據。
五味/五臟
五味:中藥的味道有酸、苦、辛、甘、咸五味。
一般辛味的藥能散,能行,具有發散、行氣、行血的作用;甘味的藥能補,能緩,能和,所以具有補益、緩急止痛、調和藥性、和中的作用;酸澀性味的藥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苦味的藥物具有燥濕排泄的作用;咸味的藥物具有軟堅散結的作用。
五臟:五臟是指心、肝、脾、肺、腎這五個臟器。
心主神明,主血脈;肺主氣,司呼吸,是氣體交換之所;肝藏血,肝主疏泄;脾主運化,統血;腎主藏精,是先天之本,脾是后天之本,腎又主水,因此每個臟器都相互聯系、相互協調,并且又相互獨立。
六腑/六淫
六腑:指的是人的膽、胃、大腸、小腸、膀胱和三焦,和五臟當中的心、肝、脾、肺、腎,還有心的外圍組織心包是互相對應的,共同維護人體健康。
六淫:是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外感病邪的統稱。
自然界陰陽相移,寒暑更作,氣候變化都有一定的規律和限度。如果氣候變化異常,六氣發生太過或不及,或非其時而有其氣,以及氣候變化過于急驟,超過了一定的限度,使機體不能與之相適應的時候,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于是,六氣由對人體無害而轉化為對人體有害,成為外感病的致病因素,則稱之為“六淫”。
指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種正常的情志活動,是人的精神意識對外界事物的反應。
七情
七情分屬于五臟,以喜、怒、思、悲、恐為代表,就稱為五志。
七情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不同反應,在正常的活動范圍內,一般不會使人致病。
只有突然強烈或長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過人體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動范圍,使人體氣機紊亂,臟腑陰陽氣血失調,才會導致疾病的發生。因七情而病又稱為因郁致病。
八法
中醫汗、吐、下、和、溫、清、消、補八種治法,是前人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通過八綱辨證,概括出的對多種病證的治療基本法則。
一般說來,病邪在表用汗法;病邪在里,在上屬實用吐法;在里、在中屬實用下法;病邪半表半里,氣機不調用和法;病的性質屬寒用溫法;病的性質屬熱用清法;積聚、積滯屬實用消法;正氣虛弱,機能不足的虛證用補法。
中醫認為,疼痛的產生主要取決于氣血運行是否通暢,經過歷代醫家的經驗總結,將各類疼痛的機制高度概括為“不通則痛”與“不榮則痛”。
而將疼痛的感覺,分為脹痛、墜痛、刺痛、絞痛、灼痛、冷痛、跳痛、空痛和隱痛九種。
疼痛既是癥狀,也是信號,不同的疼痛方式代表的含義也不一樣,我們需要予以鑒別并及時進行相應的醫療應對。
中醫“十問歌”始見于《景岳全書·傳忠錄·十問篇》: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胸腹,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因脈色察陰陽,十從氣味章神見,見定雖然事不難,也須明哲毋招怨。
后來清代陳修園的《醫學實在易·問證詩》做了修訂,再又據衛生部中醫司《中醫病案書寫格式與要求》通知精神,改編為:
問診首當問一般,一般問清問有關,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將診療經過參,個人家族當問遍,婦女經帶病胎產,小兒傳染接種史,痧痘驚疳嗜食偏。
中醫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數字,他們包含了很深的哲理,以上只是列舉了一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