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景之治
西漢王朝在經歷了劉邦時代和呂后時代的基礎奠定之后,以漢文帝劉恒與漢景帝劉啟時代最值得后世稱頌,締造了一個無比強大富庶的西漢王朝,史稱文景之治。
漢文帝輕徭薄賦,倡導貴族節儉,同時在外交上盡量避免戰事,專心致力于國家建設和發展,這一時期,國家安定,百姓富裕,社會商品流通性大大加強,朝廷府庫充盈,糧米和錢糧無數,物質基礎雄厚,為之后大漢王朝的強勢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武昭宣盛世
西漢王朝,在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時期,開始走向開拓之路,長達八九十年的盛世自此展開。這一時期,衛青霍去病等人打垮了匈奴,然后張騫出使西域,開拓了整個西域疆土,向南滅掉了南越國,統一了嶺南,同時向東,大破朝鮮,統治了遼東。這一時期,大漢經濟最是繁榮,國力最是昌盛,疆域最遼闊,綜合國力世界第一。特別是漢宣帝時期,大漢實力達到了頂峰,設置西域都護府監護西域諸城各國,天山南北成為了帝國牧場,天下殷富,百姓康樂,四夷親和,西漢王朝強盛無比,海內清肅,實現了真正的輝煌盛世。
3、明章盛世
東漢帝國最巔峰,則是東漢初年的漢明帝和漢章帝時期,史稱明章之治。寬松治國、與民休息、政治開明。在另一方面,減輕賦稅,鼓勵農桑,興修水利,加強國家的經濟建設,大興儒學,同時救濟底層百姓,整治土地兼并問題。同時軍事上,也有著巨大的成就,竇固多次大敗匈奴主力,為后來漢和帝時期竇憲徹底打垮匈奴奠定了基礎。同時,班超在西域籌備重建了西域都護,東漢王朝重新統治了西域疆土。
4、宣昭之治
苻堅治下的前秦帝國實現了中原的復蘇和文化的昌盛,乃是漢章帝之后,華夏歷史上的又一次盛世。
苻堅重用王猛,勸課農桑,重用漢官,推崇漢文化,加強民族和平建設,廣施仁政 ,打壓豪強 ,減刑免租。開創宣昭之治,史稱“關隴清晏,百姓豐樂” 。苻堅掃滅了前燕、代國、前涼,打敗了吐谷渾和北方匈奴各部。降服化外蠻夷 ,使飽受戰亂的華北地區再度恢復生機,收巴蜀之地,囊西域列國。
5、開皇之治
隋文帝在一統天下之后,開始了與民休養,崇尚節儉,給予底層人民上升階梯,打壓貴族豪強。完善官僚體系,澄清吏治,加強稅收管理。農業上,興修水利,輕徭薄賦。十數年,國家府庫充盈,興洛倉、黎陽倉、回洛倉等國家倉庫積蓄了足夠國家十年戰備的糧食。文化昌盛,經濟繁榮,人口增長迅速,開皇年間,人口達到了870萬戶。
在軍事上,開皇年間掀起的與突厥之戰,隋朝屢屢獲勝,突厥不敢南下牧馬,殲滅和重創了吐谷渾、契丹、高句麗等國,迫使突厥分裂成東西兩部。東突厥啟民可汗上書尊楊堅為天可汗,是為中華天子兼異族國君的首例。
6、貞觀之治
貞觀之治,乃是大唐王朝恢復和發展階段最重要的奠基。唐太宗登基后,與民休養,勸課農桑,興修水利,輕徭薄賦,以農為本,厲行節約,復興文教,重視科舉。重視商業發展,重新開通絲綢之路。不歧視商人,國內商業城市迅速崛起,從揚州、明州(寧波)、泉州到廣州,都是當時著名的工商業大城。同時,唐太宗開啟了針對突厥、吐谷渾和薛延陀等游牧民族的征戰,首先李靖打垮突厥,侯君集等人橫掃高昌和薛延陀等部,大唐疆域遼闊,東起滄海,西至蔥嶺,北達漠北,南至安南。
7、開元盛世
唐玄宗時期29年的開元盛世,乃是我國在世界民族獨領風騷最是燦爛的一段歲月,
唐玄宗自登基后,經過唐太宗、唐高宗和武則天時代的積累,大唐國力強盛,府庫充盈。再加上唐玄宗采用道家思想治國,選賢任能,進行經濟文化和吏治的深化改革,農業、手工業、商業蓬勃發展,長安、洛陽、成都、揚州都是國際性商業大都市。文化藝術在這段和平時期也取得了飛快發展。
8、仁宗盛治
北宋,乃是華夏歷史上最富庶的一個朝代,社會經濟的繁榮,市場流通的順暢,資本的積累,文化娛樂的繁多,都是冠絕整個華夏古代史。
而宋仁宗,則是開創了北宋最繁榮的一個時代。宋仁宗時代的國家稅收收入乃是大唐最繁榮時候的四倍有余。宋仁宗一生仁政寬容、廣納諫言,重視經濟發展,關注民生建設,同時倡導節儉,期間宋朝四海雍熙,八荒平靜, 士農樂業,文武忠良。
9、永樂、仁宣之治
此時的明朝,國富民強,軍隊雄壯。繼任的三位皇帝都取得了十分耀眼的成就。首先是朱棣,數次親征蒙古,打垮了瓦剌和韃靼,向北開拓了烏蘇里江以東,拿下了庫頁島,向南平定了安南,可謂是開疆拓土,遠邁漢唐。
而到了仁宗和宣宗時代。開啟了與民休養的好時代,以道家思想治國,緩和社會矛盾,實行重農政策,賑荒懲貪,息兵養民,國泰民安,經濟發展,倉廩充實,百姓安居。
10、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長達一百余年,國土遼闊,囊括了蒙古、東北、新疆、西藏、臺灣等地,奠定了如今中國的版圖。康乾時期,三位君王勤政愛民,加強中央集權,人口迅速增長,破三億。經濟發達,國家財政收入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