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天臺等待一場流星雨,有人在天臺上演一場愛情喜劇,可是在潮州人眼中,天臺是一部部精彩的大戲,它是屋脊上的雕龍畫鳳,是靈氣活現的飛禽走獸,是從天而降的神兵天將,在太陽下閃耀著絢爛的色彩,它就是有名的潮州嵌瓷。
嵌瓷和潮州木雕、潮州石雕,并稱潮州古建筑三大裝飾工藝,它是將碎瓷片修剪、組裝、粘貼起來,裝飾在祠堂寺廟的屋頂上,做嵌瓷,考的是現場創作的功夫,匠人們往往直接根據腦中的想象,修剪成千上萬塊瓷片,搭配好形狀、大小和顏色,嵌貼成一群龍虎鳳、花鳥蟲,在匠人的神乎其技中,碎瓷片被賦予了新生命。
嵌瓷的造型,多是花卉植物、飛禽走獸或歷史戲曲人物,分布在建筑的不同位置。譬如在正脊上,是氣勢雄偉的雙龍雙鳳、麒麟仙鶴各式神獸;屋角檐下外墻,多是富有生活氣息的花鳥魚蟲。而垂帶尾飾上,往往是戲曲人物,像《三國演義》《封神榜》,如同露天舞臺唱大戲。
▲雙龍搶珠
▲雙鳳朝牡丹
【神奇動物在屋頂】
在檐下墻壁,則是百花、百果、百獸的樂園。它們往往帶有吉祥的寓意,如鯉魚“年年有余”,石榴“多子多孫”、壽桃“長命百歲”……
【神話英雄大亂斗】
潮汕人先祖是南徙的移民、喜歡中原文化,尤其是戲劇這種聚族的群體娛樂。于是嵌瓷中,三國的劉關張、忠烈楊家將、封神演義的神仙、還有二十四孝等,統統搬到屋脊上,可謂“厝角頭有戲出”。
▲《楊家將》孟良焦贊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來自潮安縣的盧芝高師傅就創作了《十五貫》和《戲秋香》兩組嵌瓷“屏畫”:他給婁阿鼠加了兩顆爆牙,鼠相猴形活靈活現;再把秋香的眼神改為斜睨,在伶俐俊俏中平添機靈乖巧……小小的瓷片,在老藝人手中玩出了神采。
在潮州人的傳說中,有一條法力無邊的青龍庇佑嶺南大地風調雨順。人們在韓江邊建起一座廟,用嵌瓷在屋頂上裝飾一條威武的青龍,名曰“青龍廟”。每年春天,潮州人都要舉行盛大的踩青游神活動,焚香禱告,燃放鞭炮,祭祀龍神。廟宇上經久如新的嵌瓷裝飾,是歷代潮州人興旺的象征。
有句話說廣廈千間,夜眠僅需六尺,在每一個寧靜的夜晚,嵌瓷的神明沉沉入夢,只需一個屋頂,而當清晨到來,它們又會變得煥彩生輝,宛如再生,如同創造它們的人們一樣,等待每一日的太陽升起,照亮它們五彩斑斕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