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畫藝術堪稱墻壁上的百科全書,其中記錄了大量世俗生活的精彩片段。山西現存古代壁畫面積大、種類多,自東漢開始,歷代皆存。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壁畫中有關吃喝的畫面自然也不少,山西壁畫尤其如此。
洪洞縣廣勝寺水神廟元代壁畫
▲賣魚圖
洪洞縣廣勝寺水神廟元代壁畫東壁北部繪有《賣魚圖》。圖中放置一個木桌,木桌上擺放著酒缸、酒壺、酒杯、盛盤、湯勺等器皿,木桌下放著水箱,內盛鮮桃、石榴等。
桌后一老一少,老者斟酒,少者捧杯,正在觚盞往來,開懷暢飲。桌旁兩人手捧果盤,目不轉睛地注視著賣漁翁和秤砣的位置。官員身軀前傾,親執秤桿,兩眼緊盯秤桿所示。
漁翁蓄有三綹須,裹軟頭巾,上著黃衫,下衣白褲,腰帶中系一把長柄彎鉤,身后置魚筐,右手提著兩條鮮魚,躬身而立,似等待第二次過秤;左手伸出兩指,面帶微笑,仰面注視著執秤人的臉色,又似與買魚人說明分量與價錢。
這些穿袍蹬靴、飽餐終日的買魚人,面相豐盈,神情泰然,系水神內府的官員。整幅畫面通過寥寥幾個人物,便活脫脫勾畫出了一幅世俗情態和真實生活的場景。
▲王宮尚寶圖
壁畫北壁東側為《王宮尚食圖》,此畫為明應王宮庭生活圖。畫中繪膳房一隅,中部放置條案,有九位侍女,有的捧盒執壺送食品,有的手持鶴羽而立,有的調理火爐,雖在宮廷,卻是家戶小趣。
這幅壁畫北壁神龕西側為《王宮尚寶圖》。畫中,侍女們或抱古琴,或捧如意,或執蓮花,桌案上擺放著靈芝、寶瓶、玉盞、銅鼎,她們正忙碌地整理著各種陳設。
令人稱奇的是,桌下一放置水果的木斗中,還夾放著用來為食物保鮮的冰塊,說明距今七百年前的古人已用冰塊來儲藏食物。
新絳縣稷益廟明代壁畫
▲朝圣圖之捧果圖
新絳縣稷益廟明代壁畫東壁繪有《朝圣圖》。圖中兩旁及左右廂房中侍女成群,或手執壺漿果盤,或手執蓮花寶瓶,或手端珊瑚瓊枝,或捧壺漿酒壇,頭戴鳳冠,胸有配飾,姿態不同,儀表萬方。
《朝圣圖之捧果圖》中的方盤里或為柿子,圓盤里則或為石榴。
▲朝圣圖之捧食圖
《朝圣圖之捧食圖》中,一盤烤制已備好,一盤包子也已蒸好,包盤之上,扣有一個紗罩,甚是講究。
▲教民稼穡圖之兜糧圖
《教民稼穡圖》描繪了十個農事場景,有收割糧食、運輸莊禾、堆砌谷垛、清掃麥場、碾打糧食、兜裝糧食、驢馱糧食、背運柴禾、田間送飯、農夫休憩等。畫面既能獨立成畫,又聯系緊密。
《教民稼穡圖之兜糧圖》中,一位壯年正將罐中糧食傾倒口袋,一位長者則在一側承接。
霍州媧皇圣母廟明代壁畫
▲后宮尚食圖
霍州媧皇圣母廟明代壁畫中繪有《后宮尚食圖》,圖中共繪五人物,均為宮女,對她們的描繪全然為民間生活的真實寫照。
圖中左邊的宮女正在接壽桃,衣著素凈整潔,短衫長裙,飄帶自肩背至兩側垂下,腰間系圍裙。
圖中一碗涼菜經過雕刻,已排放完成,桌上尚有兩苗綠葉的油菜。圖中右邊一女子正在搟制餃子。
▲膳房備宴圖
壁畫中的《膳房備宴圖》描繪的是圣母后宮膳房內,侍女們正忙于準備佳肴,后側案上擺放著豬首、蓮藕、茄子。一侍女正執刀切剁鴨頭,前檐案上擺放著玉蘭、佛手及碗盞、酒杯等物品。
▲水果切制圖
《水果切制圖》中,三位宮女正在切割香瓜,桌上尚有蟠桃。
▲水果擺放圖
《水果擺放圖》中,蟠桃已擺放完成,桌上尚有兩枚石榴。